外國童話《[保加利亞]卡拉利切夫·母親的眼淚》鑒賞
[保加利亞]卡拉利切夫
一場細雨,淅淅瀝瀝。院子里,黃樹葉兒熠熠發光。藤上的大葡萄膨脹了,肉鼓鼓地簡直要綻裂的樣子。紫色的花朵把紫菀壓得低低的。紫菀花下,一只破壇子在落葉中滾動。棲息在壇底的一只雛燕,又是寒冷又是傷心,縮做一團,瑟瑟發抖。她孤苦伶仃,兩個姐妹已經南飛,媽媽,親愛的媽媽,也已經遠走高飛,飛向溫暖的地方。又濕又冷的夜晚,誰能給她以溫暖呢?她在壇底孑然一身。她們離開了她,因為她身殘,飛不動。那年夏天,她們棲息在屋檐下,房子突然失火。母親趕回來搶救,但為時已晚。一顆紅紅的火星飛進巢穴,燒傷了她的翅膀。那時她剛呱呱墜地來到世上,全身赤條條一絲不掛,頓時感到陣陣劇痛,暈了過去。一覺醒來,已在一個新的巢穴,母親低垂著頭坐在邊上,心情十分悲痛。她想抖動一下翅膀,但不能夠,因為左面的翅膀已經燒傷而萎縮了。
夏天過去了。葡萄的顏色變深了。院子里,紫菀上的蓓蕾綻開。電線上站滿了燕子,看起來像一串串黑色的念珠。他們準備遠走高飛。
一天,母親把殘廢了的雛燕帶到院子里,說:“親愛的孩子,我們今天要南飛了。你飛不了,只得留下。那兒的壇子里,我用羽毛做了一個柔軟的床鋪。這就是你的窩。餓時你可以出去吃點東西。院子里水果比比皆是。待到春天來臨,我們再回來找你。”
“謝謝,媽媽,謝謝你的安排!”小燕子凄然地說。為了掩蓋眼淚,她把頭扎進了母親的翼下,沉默了片刻……
她們飛走了!
憂郁苦悶的日子一天一天挨了過去。濕透的紫菀,頂梢更加下垂了。一滴雨水,從最低的那一片花瓣上滾了下來,正要滾下來時,雛燕聽到雨水嘆了一聲:“噢,累死我了!”
“您從哪兒來?”雛燕好奇心旺盛。
“噢,親愛的,親愛的,我遠道而來。我從大洋來。我生在那兒。我不是一滴雨水,而是一滴眼淚。”
“一滴眼淚?誰的眼淚?”雛燕急切地問。
“一位母親的眼淚。我生命的故事十分簡短。九天以前一只巨大的遠洋輪船的桅桿上,棲息著一只燕子,它疲憊不堪,眼淚汪汪。我就誕生在悲傷憂愁的燕子的右眼里。狂風大作。大洋怒吼。燕子用微弱的聲音對風說: ‘風兄弟!你周游世界,去保加利亞時,請停留一下,看望我那孤苦伶仃的孩子,告訴她,黑雄貓就在院子里徘徊,躲遠一點。我走時忘了告訴她這件事。告訴她我悲痛欲絕……’‘你孩子在哪里?’風問。‘我把她留在院子里一只破舊的壇子里,那兒種有紫色的紫菀花。’燕子話未說完,我就從她的眼里滾了出來。風逮住了我,帶著我環游世界。我已旅行了九天。片刻之前我落到了這朵花上。真是累死了!我現在什么都不想,就想滾下去睡一覺。”
雛燕聽癡了。她迅速站了起來,張開嘴,吞下了那滴昏厥過去的母親的淚水。“謝謝,親愛的媽媽!”她低聲說道,躺到羽毛床上,睡著了。眼淚給了她溫暖,她似乎又蜷縮在母親的翅膀下。
(金堅范譯)
母愛的陽光照耀我們生存的時空,也照耀我們藝術的殿堂。從人類靈魂里流出的歌詠母親的頌歌,是一曲永恒的愛歌。保加利亞童話大師卡拉利切夫的《母親的眼淚》,是這曲永恒愛歌中一個凝重的音符。
童話的主人公是一只雛燕。敘事的視角圍繞著這只雛燕鋪展開去,伴隨著柔柔的、哀哀的敘事語調,就像是向晚庭院里的一棵孤寂的向日葵,輕輕地向西落的夕陽訴說她永遠的心事。
故事的中心場景在一個有樹有花、長葡萄的院子里。一只雛燕就棲息在院子里的一只破壇子的壇底。故事開始的時間是秋天。簡潔地點出孤苦伶仃的主人公的身份后,是長長的倒敘。時間回溯到了夏天,是夏天里的一場火,燒傷了呱呱墜地不久的雛燕的翅膀,雛燕失去了飛翔的能力。當秋天來臨,母親不得不帶領其他小燕子飛往溫暖的南方,臨行前為不能成行的雛燕精心準備了棲身的場所: 壇底用羽毛做成的柔軟的床鋪。
至此,敘述是平實的,除了作品的主人公是動物以外,一點童話味道都沒有。
當作者從倒敘中折回來,童話的幻想點油然而生:
一滴雨水,從天上滴落院子里最低的那一片花瓣上,并且正要從那一片花瓣上滾下來時,雛燕聽到雨水嘆了一聲:“噢,累死我了!”
說話的是雨水,這并沒有使我們驚訝(童話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活的,動物能說話,雨水當然也可以說話),使我們驚訝的是,這正要從花瓣上滾下來的并不是一滴雨水,而是一滴眼淚!從插敘的這滴眼淚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它原是誕生在雛燕的母親的眼里,她對萬里之遙的雛燕肝腸欲斷的牽掛,化作了這一滴眼淚,風接受了她的囑托,又將這一滴眼淚帶到了保加利亞,帶到了這個寥落冷清的院子里……
這是母親的一滴眼淚啊!
剛讀到作品的起首一句——“一場細雨,淅淅瀝瀝。”很多人會以為這只不過是造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秋雨綿綿,撩撥思緒,愁腸百結,纏綿委婉: 這是許多詠嘆母愛的文學作品所常用的手法,直到這一滴充滿人性的母愛的眼淚出現,我們才恍然大悟: 這原本是作者精心的安排呀!這一滴眼淚隨風旅行九天,如果不是有流浪的雨水相伴,它不蒸發才怪哩!童話的幻想固然可以天馬行空,但馬過亦應留下嘶鳴,有跡可尋,不然,幻想的空洞會削弱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何況“母親的眼淚”又是這篇童話唯一的幻想點!
作品的結尾和作品的幻想點的營造是相匹配的,當這滴包孕著母親體溫的眼淚,跋山涉水抵達雛燕棲身的院子從花瓣上滾落的一剎那,雛燕張開嘴,吞下了這滴昏厥過去的母親的淚水。
圣潔的母愛永存心底;永存心底的母愛溫暖雛燕一生。
每一篇優秀的童話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色調。《母親的眼淚》的色調是紫色的。短短一千二百字的童話,竟有四處寫到一朵紫菀花:“紫色的花朵把紫菀壓得低低的。紫菀花下,一只破壇子在落葉中滾動。”“院子里,紫菀上的蓓蕾綻開。”“濕透的紫菀,頂梢更加下垂了。”母親對風說:“我把她留在院子里一只破舊的壇子里,那兒種有紫色的紫菀花。”這郁郁蔥蔥的“紫色”,令人想起艾青歌詠母愛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詩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兒是在獄里,/寫著一首呈給你的贊美詩,/呈給你黃土下紫色的靈魂……”曾有讀者寫信問艾青為什么靈魂是紫色的,艾青復信說,人遭受鞭打后的鞭痕是紫色的,他的詩是取這一含義。這樣看來,在詩人眼里,紫色是一種痛苦的顏色。《母親的眼淚》亦然。與女兒的生離死別,離別后的牽腸掛肚,這一切,都化作了母親的眼淚。
《母親的眼淚》是濕漉漉的,擰得出許多淚來。這淚,是紫色的呵。
(戴達)
上一篇:外國童話《[智利]米斯特拉爾·玫瑰花為什么帶刺》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美國]克羅格特·約翰遜·阿羅有支彩色筆》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