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
“宰”是會意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皆從宀,從辛(刑刀),表示奴隸在屋下從事殺牲以備祭的勞動。隸變后楷書寫作“宰”。
《說文·宀部》:“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從宀,從辛。辛,辠也。”(宰,在屋子底下做事的罪人。由宀、辛會意。辛,表示罪人。)
“宰”的本義指掌管殺牲以備祭的奴隸,引申泛指家奴,后來奴隸頭也稱“宰”。如《儀禮》:“宰右執鐙,左執蓋。”又引申指幫助國君管理朝政的宰相。古書中常見“宰官”一詞,這并非指“宰相”,一般的官員都可以稱為“宰官”。蘇軾《縱筆》:“父老爭看五角巾,應緣曾觀宰官身?!钡搅撕笫?,縣令亦可稱“宰官”。
“宰”由掌管殺牲以備祭引申指殺。如顏師古注《漢書》說:“宰,為屠殺也?!睆N夫也可以稱為“宰夫”。
上一篇:《審》字義,《審》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審》
下一篇:《寢》字義,《寢》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