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陳”是會意字。甲骨文從,從土,從東(竹籠),會穴居的門庭間擺放有竹籠的過道之意。金文省去“土”。小篆承接金文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陳”。漢字簡化后寫作“陳”。
《說文·攴部》:“陳,宛丘,舜后媯滿之所封。從阜,從木,申聲。”(陳,是四方高中央低的山丘,是舜的后裔媯滿分封的地方。由阜、由木會意,申表聲。)
“陳”的本義是穴居的門庭間擺放有竹籠的過道。泛指堂前至院門的通道。
用作動詞,指擺出、排列、布置。如“陳兵百萬”。由擺出又引申為用語言述說。成語“慷慨陳詞”就是這種用法。
“陳”在古代又被假借為“塵”。由此演化出時間久、陳舊的意思。如成語“推陳出新”。
上一篇:《陰》字義,《陰》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陰》
下一篇:《降》字義,《降》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