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
“陰”是形聲兼會意字。金文從(左阝),今聲。小篆有兩個字形,分別為“霒”(陰天)和“陰”(陰面)。隸變后楷書寫作“陰”。漢字簡化后寫作“陰”。
《說文·部》:“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從阜,侌聲。”(陰,幽暗。是水的南面、山的北面。從,侌聲。)
“陰”作為“霒”的簡化字,本義是云遮日。如“陰天”。
“陰”作為“陰”的簡化字,指水的南面、山的北面,即背陽面。背陽面就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由此又泛指物體的背面。又引申為詭秘。如詭秘的計謀被稱為“陰謀”。
在我國古代天文歷法中,日、月分別被稱為“太陽”、“太陰”,根據月球運行周期制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即“農歷”。
上一篇:《闊》字義,《闊》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闊》
下一篇:《陳》字義,《陳》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