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
“跖”是形聲字。小篆從足,石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跖”。
《說文·足部》:“跖,足下也。從足,石聲。”(跖,腳掌。從足,石聲。)
“跖”的本義為腳掌、腳底。如“跖骨”指的就是腳掌上的長骨,有五塊。
又引申特指雞的足爪。如《呂氏春秋·用眾》中記載:“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數千而后足。”這里的“跖”,指的是雞掌心肉。古人認為這是雞的精華所在。相傳齊王吃雞,便只吃雞掌心肉,一個雞的掌心肉很少。于是齊王一次要吃數千個雞掌心。這句話是比喻善學者學習別人的長處,取其精華彌補自身的短處,從而使自己變得豐富和強大起來。
上一篇:《負》字義,《負》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負》
下一篇:《踐》字義,《踐》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