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
“竭”是形聲字。小篆從立,曷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竭”。
《說文·立部》:“竭,負舉也。從立,曷聲。”(竭,背舉在肩背上。從立,曷聲。)
“竭”的本義為背舉、用肩背負。由本義引申指舉出、亮出。如《荀子·不茍篇》:“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
后借作“渴”,指(水)干涸、枯竭。如曹操《步出夏門行》:“水竭不流,冰堅可蹈。”由水枯竭義,引申指用完、窮盡。如“精疲力竭”。
由用盡又引申指敗壞、毀滅。如《莊子·胠篋》:“唇竭齒寒。”大意是嘴唇沒了牙齒就會外露受寒。由窮盡又引申指停滯、遏止。如黃遵憲《人境廬詩草》:“開口如懸河,滾滾浪不竭。”
上一篇:《童》字義,《童》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童》
下一篇:《索》字義,《索》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