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
“豎”是會意兼形聲字。小篆從臤(操作)從豆(高腳食器)會意,表示如豆樣堅立,豆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豎”;俗作“竪”,改為從立。漢字簡化后寫作“豎”。
《說文·臤部》:“豎,豎立也。從臤,豆聲。”(竪,豎立。從臤,豆聲。)
“豎”的本義為立、直立。引申為縱,與“橫”相對。“橫豎”一詞,有兩層意思。一指縱橫交錯。如梁簡文帝《明月山銘》:“霞文橫豎。”二是反正,表示肯定。如“橫豎是個死”。
舊稱未成年的人為“豎”,即童子。由身份低微的童子又引申為童仆。如《列子·說符》:“又請楊子之豎追之。”因童仆地位低下,故“豎”又引申為對人的鄙稱。如“豎子”。
上一篇:《窒》字義,《窒》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窒》
下一篇:《童》字義,《童》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