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麻”是會意字。金文從廠(山崖),但其內掛著的不是“林”,而是纖麻,會于崖下劈麻晾麻之意。小篆改為從廣(敞屋),會在屋檐下晾麻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麻”。
《說文·麻部》:“蔴,與林同。人所治,在屋下。從廣,從林。凡麻之屬皆從蔴。”(蔴,與“林”字意義相同。是人們刮治的植物,在敞屋之下。由廣、由林會意。大凡麻的部屬都從蔴。)
“麻”的本義就是可做繩索、紡織的大麻。引申為麻布喪服。如“披麻戴孝”。
麻織成的布粗糙不平,故又引申指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聊齋志異·呂無病》:“衣服樸潔,而微黑多麻。”所謂“多麻”是說人的臉上有麻子,也說明臉上不光滑。
麻一般長得眾多,故又可以引申指眾多、混亂。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上一篇:《鳥》字義,《鳥》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鳥》
下一篇:《黑》字義,《黑》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