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
“薦”是會意兼形聲字。金文從廌(傳說中的獨角怪獸),從艸(茂草),會食草獸在草地上邊走邊吃草之意。小篆從為艸(艸),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薦”。漢字簡化后寫作“薦”。
《說文·艸部》:“薦,薦席也。從艸,存聲。”(薦,草席。從艸,存聲。)
“薦”的本義為獸畜邊走邊吃草。引申為草席、草墊等。如劉向《九嘆逢紛》注:“薦,臥席也。”
上古野祭時常將祭品置于席上,所以“薦”又引申為進獻。如《梁書·袁昂傳》:“未遑薦璧。”又如“薦酒”、“薦賄”(奉獻財物)。
又引申為薦舉人才。如《后漢書·郎頡傳》:“顱又上書薦黃瓊、李固。”意思是上書薦舉黃瓊和李固這兩個人。
又指供奉、祭祀,如《論語·鄉黨》:“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古時還特指請和尚道士念經來超度亡靈。如“薦亡”(為死者念經或做佛事,使其亡靈早日脫難超升)。
上一篇:《至》字義,《至》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至》
下一篇:《荒》字義,《荒》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