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
“壬”是象形字。甲骨文像繞線用的工具。金文中間多了一個圓點。小篆的形體中,中間的一點變成了一橫。隸變后楷書寫作“壬”。
《說文·壬部》:“壬,位北方也。陰極陽生,如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也。與巫同意。壬承辛,象人脛。凡壬之屬皆從壬。”(壬,定位在北方。壬又代表冬天,這時陰氣極盛而陽氣已生,如所以《易經》說:“龍戰于野。”戰是交接的意思。“壬”字像人懷孕的樣子。用子承接定位在北方的地支的亥和天干的壬,這是符合孳生的順序的。與“巫”字“工”中加“從”以像舞袖的構形原則相同。壬繼承辛,像人的小腿。大凡壬的部屬都從壬。)
“壬”是“纴”字的初文,本義為繞線的工具。繞線則線團不斷增大,故引申指大。
又引申指巧辯。如《尚書·皋陶謨》:“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其中的“孔壬”就是指大奸佞,善于用巧辯迷惑人。
到了后世,“壬”字很少單獨使用,單獨用時,借用指天干的第九位。
上一篇:《士》字義,《士》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士》
下一篇:《處》字義,《處》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