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
“勿”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云層間射出陽光之形,用以表示云的形色。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勿”。
《說文·勿部》:“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從勿?!保ㄎ穑笕?,士所樹立的旗幟。像旗的竿子,彡表示有三條綴在旗幟邊緣上飄懸的游。游帛上顏色雜駁不純,正幅上半赤半白而不同。是用以催促百姓集合的信號,所以有急遽的意思,急遽又稱作勿勿。)
“勿”的本義為云的顏色。云是飄忽不定的,故用作“勿勿”。引申指急速,此義后寫作“匆匆”。
借用作副詞,表示勸阻和禁止。相當于“不要”、“不可以”。如《論語·顏淵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也表示一般否定,相當于“不”。如成語“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上一篇:《刺》字義,《刺》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刺》
下一篇:《午》字義,《午》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