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
“丑”是象形字。甲骨文從又(手),像手指鉤曲用力揪物形,表示揪扭之義。金文將鉤指連在一塊。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丑”。
《說文·丑部》:“丑,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象手之形。時加丑,亦舉手時也。凡丑之屬皆從丑。”(丑,陰氣堅固的紐結已經漸漸緩解。丑代表十二月,(這時陰氣上通),萬物發動,將用農事。丑像手的形狀。一天臨上丑時,也是人們舉手有為之時。大凡丑的部屬都從丑。)
“丑”的本義是揪扭。后來被借用為地支名,即地支的第二位,與天干相配,用來紀時、紀年,并且跟十二生肖中的牛相配,稱為“丑牛”。
“丑”作“醜”的簡化字時,本義是可惡、厭惡。又引申為相貌難看。人們也會對不合常理、有悖倫理的行事作風心生厭惡,故而“丑”還引申為污穢、怪異的事。
傳統戲曲里的角色行當,扮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有文丑、武丑之分。
上一篇:《上》字義,《上》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上》
下一篇:《丘》字義,《丘》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