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
“丘”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有兩個山峰的山丘。金文像兩山之間有一條大溝的形狀。小篆承接金文,并整齊化、線條化。隸變后楷書寫作“丘”。
《說文·丘部》:“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昆侖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凡丘之屬皆從丘。”(丘,高高的土堆,不是人力堆造的。由北、由一會意。一,表示地。人們住在丘的南面,所以由“北”字會意。中國的集居之處,在昆侖山的東南。另一義說:四方高而中央低叫丘。象形。大凡丘的部屬都從丘。)
“丘”的本義為小山、土山。如“土丘”、“丘壑”。引申指土丘狀的墳墓或丘墟。如《古詩十九首》之《去者日已疏》:“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上一篇:《丑》字義,《丑》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丑》
下一篇:《絲》字義,《絲》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