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林”是會(huì)意字。甲骨文像兩棵樹。金文的形體和甲骨文基本一樣。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林”。
《說(shuō)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凡林之屬皆從林。”(林,平地上有叢聚的樹木叫林。由兩個(gè)“木”字會(huì)意。大凡林的部屬都從林。)
“林”的本義為成片的樹木。如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引申指林業(yè)。如常說(shuō)的“農(nóng)、林、牧、漁”就是這種用法。
又泛指野外或退隱的地方。如“林下人”。
后來(lái)比喻同類的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如成語(yǔ)“林林總總”形容多得成群。“林林”形容眾多的樣子,“總總”形容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上一篇:《杞》字義,《杞》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杞》
下一篇:《枯》字義,《枯》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