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秉

“秉”是會意字。甲骨文像手拿一把禾稻之形。金文中禾在右邊,手在左邊。小篆承接金文,手滿把攥住禾稻。隸變后楷書寫作“秉”。
《說文·又部》:“秉,禾束也。從又持禾。”(秉,禾一把。由“又”(手)持握“禾”會意。)

“秉”的本義是禾把、禾束。如《詩經·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意思是(收割后)那邊田里還有遺落的禾把。
因為禾把是用手拿的,所以又引申指手拿著、手持。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何不秉燭游?”
由拿著禾把又引申指主持、掌握。如《漢書·霍光傳》:“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秉”還可以表示堅持、擁有。如《詩經·小雅·小弁》:“君子秉心。”
上一篇:《稟》字義,《稟》字的字形演變,說文解字《稟》
下一篇:《筆》字義,《筆》字的字形演變,說文解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