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朱暉和張堪都是南陽人,張堪早就聽說朱暉品德高尚,最講信用,對他十分仰慕。有一次,兩人在太學里結識,分手時,張堪對朱暉說:“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體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希望我死后你能對我的妻子兒女多多給予照顧?!敝鞎熣J為張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資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笑著拱拱手就道別了。兩人以后再也沒有見過面。過了幾年,張堪果然病逝。朱暉聽說張堪的妻子兒女生活得很貧困,便親自前去探望,送給他們很多財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很關心他們,就像關心自己的妻子兒女一樣。朱暉的兒子朱頡對父親的這一舉動很不理解,便問道:“父親過去和張堪沒有太多的交往,他死之后怎么忽然對他家里人這樣關懷備至呢?”朱暉回答說:“張堪生前曾經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我,只有信得過我他才這樣做,我必須講信用,不能辜負他的囑托啊!”朱暉對張堪的囑托,在沒有任何許諾的情況下,后來自覺地去履行了,這可以說是朋友之間守信用的一種更高的境界。所以,多少年來,“情同朱張”一詞一直被人們視為朋友間感情執著、講究信用的代稱。
上一篇:《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中學生守信寫作素材
下一篇:《劉庭式不負初心》中學生守信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