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節儉(thrifty),即節約、儉樸。
[析題]節儉是以長遠、冷靜的目光著眼未來,節儉意味著不鋪張、不浪費,意味著節省、儉約。節儉是一種美德、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信念、一種愛心。
具體說來,節儉指用錢等有節制、儉省,要求用更少的財物辦更多的事情。節儉是對資源的善待,節儉不僅要求節省財物,還要求愛惜財物。從某種程度來說,節儉是以長遠的眼光規劃人生,集中有限的物力、精力創造未來,發展未來。與節儉相對的是奢侈,構思時,可以把節儉與奢侈關聯起來,這樣立意更深刻。節儉不僅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還是一種文化、一種意識、一種社會文明。節約不僅是對國家資源的珍惜和愛護,也是對別人勞動的一種尊重。節儉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節儉的背后更是對生命的關愛和尊重。我們應該具有節儉的意識,懂得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都來之不易,應讓每一種資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我們還應該意識到,節約不是一句口號、一種空談,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細節。
[溫馨提示]節儉,不是奢侈的行為,同時,它也不是守財奴的吝嗇,而是要求人們合理使用資源和財物,做到 “當省則省,當用則用”。
思路導引
節儉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最實在的話題。現今社會,節儉已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生產、流通、消費各個領域都在提倡節儉。各種家電商品,包括轎車都打上了 “節能” 的口號,“節約用水”“節約用電” 的標語四處可見,“節約型社會” 更成為人們的追求。
為什么要提倡節儉?節儉,是人類共同的需要。從整個社會來講,人類世界發展到現今,資源日趨稀薄,節約勢在必行。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國家還不富裕,生產力水平較低,更應堅持發展生產﹑勤儉節約的方針。從個人來說,如果人人都提倡節儉,就會給國家帶來一筆巨大的財富。節儉,是持家之本,是興民之道,是安邦之策。
另外,節儉有助于一個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也是一個人事業有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不為物欲所羈絆的人,才能把整個身心投入到所追求的事業中去。縱觀古今,那些通過艱苦奮斗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擁有節儉這種崇高美德。任何人,一旦奢侈浪費,必然敗家或者自取滅亡。
節儉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崇尚節儉,要合理消費,改掉不良陋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 “以勤養志、以儉養德”,做到身體力行。
論點集錦
1.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2.節儉是一種責任。
3.節儉是以理性的眼光調節人生,淡化物欲、財欲。
4.奢侈浪費,必然傾家蕩產或自取滅亡。
5.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6.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
7.儉樸的習慣應從小養成。
8.提倡儉樸就應抵制奢侈。
9.節儉的形成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10.節儉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論語》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先秦)孔子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 《左傳》
※侈而無節,則不可贍。
—— (漢)班固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東觀漢記》
※歷觀古今,以約失之者實寡,以奢失之者蓋眾。
—— (晉)陸云
※奢侈之費,甚于天災。
—— 《晉書》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 (唐)魏徵
※不節,則雖盈必竭;能節,則雖虛必盈。
—— (唐)陸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 (唐)李商隱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 (宋)程頤
※一日之用,節之必量其所入。
—— (宋)歐陽修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侈。
—— (宋)陸游
※金玉非寶,節儉乃寶。
—— (明)朱元璋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 方志敏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勤儉建國家,永久是真言。
—— 朱德
※節儉是一大收入。
—— 〔古羅馬〕西塞羅
※節儉所積蓄之物,均由勤勞而得。但是只有勤勞,無節儉,有所得而無所貯,資本絕不能加大。
—— 〔英國〕亞當·斯密
※*節約便士,英鎊自來。
—— 〔英國〕伊麗莎白二世
※奢侈是淫亂的溫床,淫亂是奢侈的伙伴。
—— 〔法國〕孟德斯鳩
※以為節儉是一種不漂亮的行為的人,是最荒唐無稽的。
—— 〔愛爾蘭〕蕭伯納
[事實論據]
寇準不棄舊物
宋代以勤儉知名的官員很多。寇準在當了朝廷要員之后,仍然注意保持勤儉和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他居家過日子非常節儉,臥室中的一頂青紗帳,用了20多年,時常有壞損之處,讓人修補一下再用,不更換新的。有人曾以兩漢公孫弘之事來嘲笑他,影射他是以公孫弘外寬內深之策,用俸祿供養賓客、故人,延攬賢士。寇準笑著說:“公孫弘的做法是欺詐的,而我是誠懇的,東西雖然破舊有什么妨礙?我是不忍心將長期使用過的東西因為破舊就棄置不用。”
*總理的衣物
看到過周總理生前實物的人,無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那件穿了20多年的睡衣是補了又補的。襯衣已經換過領子和袖口,補得深淺不一了。毛巾也破了幾個洞,上面還打著補丁。20多年中,兩雙皮鞋都交替著穿,鞋底和鞋幫已經修補和換過多次了。有誰相信這就是總理的衣服和物品?
朱德的儉樸晚年
中南海朱德同志的臥室,是一間不寬敞的平房,里面僅僅擺著一張棕繃床、一個床頭柜、一張木桌、一個舊衣柜、一個舊沙發,床上的被褥都打著補丁。他每天吃的飯菜也很普通:一盤素菜、一點泡菜、一小碗湯,很少吃葷菜。有一次,廚師給他做的葷菜多了些,他開玩笑地問:“你是不是資本家出身的?” 廚師趕忙回答:“我是貧農。” 朱德同志說:“既是貧農,為什么菜里放這么多的肉呀!” 廚師恍然大悟說:“今后一定注意。” 每年野菜旺生季節,朱德同志總要吃上幾次野菜,他常說:“我們這些人是吃紅薯、南瓜、野菜長大的,可不能忘本啊!” 他穿的衣服,領口、袖口、肘部、膝蓋等處磨破了,補了又補。平時,一碗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滴牙膏、一支鉛筆,都不浪費。他告誡家人說:“建設社會主義,靠增產節約,光增產,不節約,等于沒增產。”
儉樸之美
宋慶齡的服飾非常簡樸。她頭上經常佩戴的黑發卡,并不是什么烏金之類的珍貴之物,而是幾分錢一個的鋼發卡。她一直使用到逝世前的一套梳妝用具,是結婚時的嫁妝。宋慶齡穿衣服講究整潔,喜歡自己設計具有我國傳統特點的服飾。她自己繪草圖,與工作人員一起縫制。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發胖,她就把原來的衣服從腋下開縫,接個邊,加加肥,照樣穿。有一次,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見她常常深夜工作,提出要給她做一件御寒的宵衣,她同意了。她沒有拿出現成的布料做,而是翻找出一些零零碎碎的普通布料和綢緞邊角,用26塊布拼湊了一件宵衣。
一分錢也不能浪費
1940年,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慰問團對重慶和延安進行訪問。回到海外后,他說:“在重慶,國民黨花了800元,大辦酒席歡迎我;在延安,共產黨就只發一份兩角錢的普通干部‘客膳’給我。800元的酒席我實在咽不下,兩角錢的菜我吃得香。一個浪費財力物力,一個節約財力物力,兩方面的思想作風、生活作風,真有天淵之別!中國的希望在共產黨和毛主席身上!” 陳老有一把從南洋帶回來的舊布傘,已經用了20年。1952年,傘布破了,他請侄媳縫補。1956年,傘布又破得厲害,侄媳說不能再補了,他請弟媳買了塊新布更換。親人們覺得換得不像樣,他笑著說:“能用就行了。” 陳老生前用的那個 “蠟燭臺”,是撿來一只斷了提鉤的破瓷杯倒置而成的。那時電廠晚上10點鐘就停止供電,熄燈后,陳老便點燃蠟燭,繼續伏案工作。有人建議他買個像樣的燭臺,他不許,并說:“該用的錢,幾千幾萬都得花;不該用的,一分錢也不能浪費。”
浪費就是一種罪惡
王永慶是白手起家的臺灣大企業家,他經營龐大的臺塑公司,有豐厚的資產。然而,王永慶十分節儉。有一天,王永慶對他的秘書說:“我用的牙簽只有一頭是尖的,而市面上有一種牙簽兩頭都是尖的,哪一種比較便宜?” 他的秘書回答說:“兩頭尖的比較便宜,你的牙簽一頭尖,另一頭刻花,比較貴。” 王永慶聽后,馬上告訴秘書說:“以后就買兩頭尖的牙簽,可以兩邊使用,又便宜。” 王永慶的節儉源于他兒時的貧困。王永慶童年的生活中很少有飽食的一天,他時常因為肚子餓而摘路邊的石榴吃,一直吃到肚子痛為止。后來王永慶發跡了,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兒時的困苦,他堅信:浪費就是一種罪惡。
富翁的妻子
美國富翁薩姆·沃爾頓,是美國龐大超級市場連鎖集團的創辦人,有分店1 334家,分布于全美各地,其財產高達90億美元。但是,薩姆出城自駕一輛陳舊的小貨車,其妻海倫開一輛舊車,常到丈夫開的超級市場購物,與其他顧客一樣在收銀機旁靜靜地排隊付賬。海倫不愛化妝,不講究衣著,只穿普通人的衣服,自己揀菜、洗碗碟。有人問她:“你這樣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婆,為什么過這樣簡樸的生活?” 她說:“我只想過自己所喜歡的生活。在我生命中,丈夫、孩子、孫兒和朋友占據重要位置,其他都無所謂。” 沃爾頓夫婦有4個孩子,他們在父母教育下,能吃苦耐勞,不講派頭,認識人生的真正價值。
論題鏈接 人生的價值
億萬富翁住便宜旅館
美國的約翰·洛克菲勒擁有億萬家產,是世界大富翁,可他平時的生活十分節儉。一次,他到紐約,在某飯店住宿時選了一間很便宜的房間。飯店經理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后,不解地問:“您的兒子到我這兒總要住最好的房間,而您怎么只住這么便宜的房間?” 洛克菲勒聽后微微一笑,風趣地說:“這沒有什么奇怪,我兒子的父親是百萬富翁,而我的父親卻不是。”
*精打細算的瑞士人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在花錢上卻 “小氣” 得很。瑞士有家公司舉辦一次由幾十個國家參加的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會,處處精打細算,周詳地編制會議經費的最佳預算方案。在選擇開會地點時,既要考慮會議廳租金低廉、交通方便,還要看是否代辦午餐,以節約伙食費開支。開會期間,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早餐每人一份,午餐每人可在普通菜譜上任選一種,晚餐費發給個人但數額不大。至于飲料,東道主每天僅向與會者免費提供一杯茶。開會期間,每人僅發一支鉛筆和一個筆記本。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我國有個考察團訪問韓國,參觀了韓國屈指可數的大財團現代公司。細心的參觀者發現,衛生間里每個抽水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幾塊磚,感到十分驚奇。公關人員見到客人面帶異色,便笑著解釋:“放磚是為了緩解水流速度,節約沖水量。節儉是現代公司事業成功的一大因素。請勿見笑。”
要求:請以 “節儉” 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談 節 儉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節儉。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節儉。
歷史上,古今中外有關節儉的故事不勝枚舉。周總理一生極其節儉,看到過周總理生前實物的人,無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那件穿了20多年的睡衣是補了又補的。襯衣已經換過領子和袖口,補得深淺不一了。毛巾也破了幾個洞,上面還打著補丁。20多年中,兩雙皮鞋都交替穿著,鞋底和鞋幫已經修補和換過多次了。有誰相信這就是總理的衣服和物品?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瑞士人在花錢上卻 “小氣” 得很。瑞士有家公司舉辦一次由幾十個國家參加的高層次的學術交流會,處處精打細算,周詳地編制會議經費的最佳預算方案。在選擇開會地點時,既要考慮會議廳租金低廉、交通方便,還要看是否代辦午餐,以節約伙食費開支。開會期間,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早餐每人一份,午餐每人可在普通菜譜上任選一種,晚餐費發給個人但數額不大。至于飲料,東道主每天僅向與會者免費提供一杯茶。開會期間,每人僅發一支鉛筆和一個筆記本。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 “節約便士,英鎊自來。” 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一個是貴為一國之尊的女王、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干事業的行為準則。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斗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 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 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引起黨和國家的重視。黨中央及時提出 “建設節約型社會” 的戰略決策,并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 “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 的高度,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節儉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節儉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牢固樹立 “浪費也是腐敗” 的節約意識,克服 “花公家錢不心疼” 的不良心態,形成 “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 的良好氛圍,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經典點評
節儉是人類通向富裕的高速公路,是人類精神的坐標,也是人類心靈的亮麗公告。節儉是人類共同的需要,當今社會,建設 “節約型社會” 已是我國全體國民共同的追求。
本文作者從節儉的重要性談起,以古今中外的事例為例證,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號召我們每一個公民樹立節儉的意識。文中采用原因思路、效果思路、措施思路,反復強調節儉的重要性以及應如何做到節儉,充分渲染了中心論點。事例翔實,語言簡潔,說服力強。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良心》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苦與樂》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