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法紀(law and discipline),指法律和紀律。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法律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階級專政的工具。紀律是政黨、機關、部隊、團體、企業等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成員遵守的規章、條文。治理國家要依據法律,要取得事業的成功,需靠紀律作保證。
[析題]法紀是法律和紀律的總稱,所以,任何與法紀有關的問題都要涉及這兩個方面。首先我們可以從法紀是什么樣的入手,比如法律是無私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紀律是嚴明的,誰觸犯了它,都要受到懲處,這也是法紀特點的重要表現。當然我們還可以從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團體的角度,思考法律和紀律為什么會產生,它們的目的是什么?這些法律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比如法紀的存在是一種約束力,這種力量是其他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法紀的發展程度的高低也是整個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最后我們還可以考慮法律要完成什么樣的使命,我們該如何面對法律和紀律,并用它們來保護自己的權益等等。
[溫馨提示]面對這樣的論題,我們需要注意將法律和紀律相結合,既然是法紀,我們就要將其中所含的兩個方面都表現出來。當然,在寫作中,我們不要忘了對主題加以渲染,通過多種手法將你對法紀的認識表達出來。
思路導引
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這是法律的根本特點。即使是制定法律的人也要遵守法律的實行,不然,就不會產生一種社會普遍認同的法律,它的約束性就會變味;紀律相對于法律來說,使用的范圍要小一些,集中于一定的團體和組織內,但是,在這個范圍里面,紀律是最實用和具有針對性的法則,貼近現實生活是其特點,它的存在和發揮作用也是這個組織或團體正常運行的保證。法紀就是穩定和秩序的代名詞,無論是一個組織,還是一個國家,法紀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
法紀是一個社會能夠平穩發展的最有力的保證。法律雖然是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紀律雖然顯示的是對個人的束縛,但只有法紀即法律和紀律的存在,個人的自由才有了不被別人破壞的保證,社會的自由才有了不被少數人所破壞的可能,發展才有可能。
人們往往把追求自由和民主當做自己的最高目標,有時會因為過多的追求自由,而對法紀產生一種抵觸和反感。而我們認真思考就會發現,如果失去法紀的保證,我們的權利和自由也會消失。所以,認真遵守國家法紀也就是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自由和民主,并且,這些權利也會因為法紀的保障而更加牢固。
所以,我們不能只講民主,不要法制;不能只講自由,不要紀律。只是實現單面自由民主的社會是一個混亂不堪的社會,而那種所謂的自由和民主很快就會伴隨著那種無序而消失。因此,遵紀守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基本的道德要求。
論點集錦
1.法紀是鎮國之寶。
2.法紀是文明的標志。
3.法紀有利于國泰民安。
4.法紀維護國家穩定。
5.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6.法紀并不排斥自由。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9.法治應取代人治。
10.每一個公民都要遵紀守法。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 《韓非子》
※治民無常,惟法為治。
—— 《韓非子》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
—— 《韓非子》
※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
—— 《韓非子》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弗變則悖。
—— 《呂氏春秋》
※救罪人,法之所以敗也,法敗則國亂。
—— 《韓非子》
※同罪異法,非刑也。
—— 《左傳》
※*君子屯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 (先秦)孟子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也。
—— (漢)桓寬
※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
—— (漢)荀悅
※*國無常法,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 (漢)王符
※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育群生也。
—— 《漢書》
※獄者,天下之性命也。
—— 〔晉代〕陳壽
※制法而犯之,何以帥下。
—— 《三國志》
※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
—— (唐)元結
※有法不行,與無法同。
—— (宋)蘇軾
※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 (宋)蘇舜欽
※文無法則文亡,國無法則國亂。
—— (明)王夫之
※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
—— 〔法國〕盧梭
※法律的目的不是廢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
—— 〔英國〕洛克
※多變,應當持重莊嚴而不是熱情奔放,應當謹慎小心而不是剛愎自用。
—— 〔英國〕培根
※秩序,只有秩序,才能產生自由。
—— 〔英國〕培根
※法律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平等,但是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 〔英國〕波洛克
※人類法律上、精神上的發達程度愈高,人類愈是自由,人生愈能獲得莫大的滿足。
—— 〔俄國〕契訶夫
※沒有紀律就沒有集體,沒有集體就沒有組織。
—— 〔蘇聯〕富爾曼諾夫
※法律是一種政治措施,是一種政策。
—— 〔蘇聯〕列寧
※不能付諸實施的法律,比沒有更糟。
—— 〔丹麥〕諺語
[事實論據]
秦檜 “莫須有” 定罪
南宋時,秦檜以 “岳云給張憲寫信,讓他采取措施,使岳飛重新統兵的事情雖然不能有明確的證據,但這件事或許有(莫須有)” 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人民對此非常痛恨,在秦檜夫婦死后,用鐵給他們鑄像,讓他們跪在岳飛墓前,遭萬人唾罵。
進駐上海的解放軍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進駐上海。當時連日大雨,夜晚還有寒意,但是解放軍嚴守 “不入民宅” 的紀律,露宿在街頭馬路上。為了不驚擾市民,戰馬、車輛一律留在郊外,飲水和飯菜從郊外送來。為保障城區蔬菜供應,他們每頓只吃咸菜。正是有了鐵的紀律,我們的軍隊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擁戴。
重罪豈能輕判
自1987年至1991年間,段洪寶、段洪財弟兄倆糾集20余人,作案130多起,致死1人,致傷40余人,強奸、霸占婦女40余人,強掠民財200多萬元,受害群眾達300多人。他們采用賄賂、 “結干親” 等手段,腐蝕、收買少數政法干警充當 “保護傘”,致使這起大案被當做一起普通刑事案件審理,只有一人被處以一年半有期徒刑。營口市檢察院經過艱苦的調查和抗訴,追訴了25名犯罪分子,經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判處段氏兄弟等首犯主犯6人死刑,1人無期徒刑,18人有期徒刑。包庇罪犯的執法人員也受到應有的處罰,維護了法律的嚴肅性。
法院創收定指標 法官討債傷人命
河北省容城縣法院從1997年開始采用下達指標的辦法推動全院工作。一時間,容城縣法院出現了上下圍著 “指標” 轉、人人想法多 “創收” 的局面。今年2月18日,經濟二庭庭長陰賀新為多完成 “創收指標”,通過熟人介紹,將本不屬于容城法院管轄的天津市張某、楊某與湖南謝某之間的經濟糾紛案 “變通” 后受理下來,收取了案件受理費1萬元。2月20日晚,應兩當事人要求,陰賀新帶領助理審判員黃順田與張某、楊某雇兩輛出租車趕赴湖南省邵東縣,向謝某討債。到邵東后,張某見要錢無望,就按計劃將謝某騙上車,強行帶走。行至武漢附近,謝某窒息死亡。這起惡性事件在河北省領導的重視下得到了嚴肅處理。容城縣法院下達 “創收指標” 的做法被制止;近日陰賀新作為主犯,以非法拘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黃順田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
*我國加強立法工作
國家從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全局出發,基于對現代市場經濟的深刻認識,已經在法制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增補與調整。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面對社會價值觀念出現的某種傾斜,國家運用法制的杠桿做了大量艱苦的導向工作,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的運行。相對于經濟高速發展的趨勢,我國法制建設在形式上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在內容上需要完善法規、健全體系。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1.在新加坡,一只上架銷售的手提包,如果不明碼標價,要被處以5 200元(相當于2萬多元人民幣)罰款。美國青年費依,酒后在新加坡鬧事——把油漆倒在別人的汽車上。按照新加坡法律,他不但要被處以高額罰款,而且還要當眾挨鞭打。美國總統克林頓親自求情,但費依仍然未能免于當眾受笞刑。
2.君子屯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發表你對法紀的觀點。題目自擬。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來者,不曾遺忘
王卓明
往事崢嶸,一部法制的歷史正是一段義與不義、善良與邪惡相較量的悠長歲月。今天,當我們回首法制的演變,緬懷那些最初制定并賦予法以公平和正義的先輩,當我們驚嘆于他們的前瞻性勇氣,當我們被那份義重于生的高潔而激動和折服的時候,蒼茫大地也已換了新天,中華兒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豪情投入到法制建設的洪流,走向德治與法治的完美統一。前有古人,后有來者,作為古老民族的后代,我不能不感到歷史的深沉與凝重;由德到法,從法制到法治,經國大業讓多少高尚的人們為之上下求索。
漢代王符曾有言:“國無常法,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國家法制作為貫穿于立法、執法、守法和監督法律實施這四個方面的完整統一,固然具有一定的階級性,但是,法所蘊涵的正義與平等的精神恰恰是人類自身體悟與反思的結果。從瑞士交通警長為自己的超速行駛開罰單到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廉政建設,從人所稱道的 “包公鍘美案” 到今天的 “秋菊打官司”,我們不難看出法的精神深入人心時的力量。我國的法制建設正是使法律、法制深入人心的過程,在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法制不應該單純成為外在的強制與約束,它更應成為人們自覺的遵守和恪守,因為法所代表的是人們內心深處對于正義的渴求,法喚起的是人們的理性、良知和尊嚴。因此,社會主義法制的本意不在于懲戒和協調,其終極目的應該是通過外在的規范手段把法制公正平等的精神內化為人的自然本性,促使人們把正義作為人生的崇高追求,從而達到人與社會的至善至美。
縱觀法制建設走過的歷程,輝煌的成就固然使人欣喜,但未來的任重道遠也不應被人們忘記。談到執法犯法的張新、知法犯法的王寶森,談起克勤克儉的李潤五、廉潔奉公的孔繁森,再談及逃稅漏稅的明星一族和廣大守法自律的普通百姓,當個人與整體、少數與多數在狹隘利益的驅動下形成強烈反差的時候,人們不免感慨良多,民主與法制也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呼聲。
而使人欣慰的是,國家從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全局出發,基于對現代市場經濟的深刻認識,已經在法制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增補與調整。面對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面對社會價值觀念出現的某種傾斜,國家運用法制的杠桿做了大量艱苦的導向工作,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的運行。相對于經濟高速發展的趨勢,我國法制建設在形式上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在內容上需要完善法規、健全體系。但法制建設作為經濟和社會道德的雙重需求,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需求。法制的大旗需要一代代德才兼備、有勇有謀的人們來高高擎起。
隨著社會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法制在國家政治及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日益突出。從日本波及上千名議員的利庫路德案件到韓國檢察機關對前總統的查處,從印度政壇高層受賄案到我國當前深入開展的反腐敗斗爭,法制之劍在法治與人治的斗爭中初露鋒芒。世紀鐘聲敲響之際,世界各國無不致力于以經濟、科技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的發展,法制建設更演變為當代國際政治中一場無形的競爭,深刻地影響著國際社會。各國有識之士都意識到:法制不僅意味著良好社會秩序的建構,法的精神深入人心,還將強健和升華一個民族的品格。
21世紀,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意義的歷史時刻。開創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將成為青年一代未來的神圣使命。 “君子屯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我們懂得,只有義者才能操起法之利劍,只有善者才能端正法的天平,只有坦蕩無私的人才能保證法的公正與嚴謹,只有忠誠無畏的人才能托起古老民族復興的翅膀;我們更懂得,只有愛國家的人才會為國家,只有以身許國的人才會敢為萬事、九死不悔。為此,我們不僅要有 “妙手著文章” 的才華與淡泊,更要有 “鐵肩擔道義” 的勇氣與執著。
我們從不曾忘記未來,就如同我們時刻都在追求現在—樣,我們無時不在期盼明天,就如同我們時刻都在超越今天。當最終所有的磨難都散成云煙,所有正義的花朵都撒滿人間的時候,我們就敢于說,未來的中國定會揚起征帆,駛向一個古老童話的港灣,一個人類永恒的家園。
經典點評
本文從各個方面來闡述法律對于國家的重要的意義,使我們對于法律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文章指出,開創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將成為青年一代未來的神圣使命。我們也要為自己建立永恒的家園而正確對待法律,尊重法律。
全文論證有理有據,并且氣勢宏偉,語言嚴密。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溝通》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愛國》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