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服務(service),為別人的利益或為某種事業而工作。
[析題]服務首先是一種意識,如果人與人之間缺少這種思想意識的話,人際關系將會非常緊張并且可能金錢化。在人與人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只有人們之間相互服務,相互協作,才能讓生活不會處于一種孤立無援或者陷入一種利益至上的單純利益關系。協調好人們之間的服務關系,是社會合理運轉的潤滑劑。社會中的服務是一種互為存在的關系,并且,這種關系是以雙方的貢獻為主要形式,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愿為別人服務的人,別人也不愿為他(她)服務。當然,社會中的服務已成為繼農業、工業后的第三產業,服務業發達的國家其整個經濟發展程度就越高,所以,服務業早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重視。總起來看,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總體來說是比較落后的。
[溫馨提示]服務當然還是有著層次之分。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帶有利益回報的行業性服務,這個是不能排除的,也是適應著社會發展而存在的;其次,就是專心于本職工作的服務,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于此;然后,服務的最高境界是為人民大眾服務,這個也是我們的黨所一直倡導和追求的宗旨。一輩子服務于某一行業的人必定是個專家級別的人,同時也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
思路導引
服務是什么?老師對學生辛勤的教育,是一種服務;醫生對病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是一種服務;營業員對顧客熱情的迎接,是一種服務;煤氣工人冒著嚴寒送煤氣,是一種服務;節目主持人犧牲休息的時間,不辭辛勞地排演,是一種服務;扶貧工作隊不遠萬里而來,把溫暖送到偏遠的鄉村,是一種服務……服務,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為什么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服務呢?從物質層面來看,服務能創造巨大的價值,服務實現了社會中財富和價值的積累和增值。服務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服務是社會發展無法離開的元素。從精神層面來看,由于人人都在為他人服務,而他人又都在為我服務。良好的服務關系有助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往,有助于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在服務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最離不開的元素時,服務所形成的第三產業不僅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更為社會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因為有了服務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能正常開展,我們的社會才能正常運轉。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無法想象,服務的消失,將會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多么的不便。
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員,我們不僅應盡職盡責地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更要樹立為他人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意識,這樣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論點集錦
1.服務是一種奉獻。
2.服務是盡職盡責。
3.服務是高尚的。
4.服務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5.服務維護社會的正常運行。
6.服務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往。
7.服務需要科學知識。
8.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崇高的思想情操。
9.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10.取締非法服務。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為善最樂。
—— 《新唐書》
※急人之急,憂人之憂。
—— 陶行知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 毛澤東
※缺少服務員美好的微笑,正好比花園里失去了春天的陽光與和風。
—— 〔美國〕希爾頓
※顧客不是我的冤家對頭,而是我的衣食父母。
—— 〔美國〕喬·杰拉爾德
※*一個善于發現顧客需要,提供合適商品、做好服務工作的公司,比一個對這些經常變化的情況漠不關心的公司理所當然地更易取得成功了。
—— 〔美國〕海因茨·韋里克
※很多人類學家認為,經濟是專門為社會提供貨物和服務的活動。
—— 〔美國〕馬文·哈里斯
※公司要滿足顧客的一切愿望,而不是使顧客了解公司有什么。
—— 〔美國〕瓊斯
※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愛人民,愛祖國,用心和靈魂為它們服務。
—— 〔俄國〕涅克拉索夫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們服務。
—— 〔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銷售前的奉承,不如銷售后的服務。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永久的顧客。
—— 〔日本〕松下幸之助
[事實論據]
*顧客是上帝
據報載:1994年的秋天,山東濟南一位老者為更換一張兩毛殘幣,跑了6家儲蓄所均遭拒絕。他懷著再試試的心情來到中國工商銀行濟南市分行大觀園儲蓄所,不料受到了熱情接待,營業員很快按規定給他換了兩毛新幣。老者有感于大觀園儲蓄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優質服務,回家將所有積蓄10萬元錢全部存入該儲蓄所。
海爾的成功
海爾集團從十幾年前的一個瀕臨倒閉的小企業發展成為一家年銷售收入兩百多億元的國際性擴張型大公司,品牌馳名世界,產品暢銷全球,這一切都得益于海爾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緊緊抓住了市場這只 “無形的手”。海爾早就確立了 “真誠到永遠” 的服務理念,他們堅信:即使沒有盡善盡美的產品,也要有百分之百讓人滿意的服務;誰能贏得用戶的心,誰就能贏得市場。為此他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推出 “無搬動服務” ——送貨上門,免費上門設計、安裝、現場調試;推出 “五個一服務模式”,服務人員進門前先套上一副鞋套,遞上一張服務卡,干活時在地上鋪一塊墊布,服務完后用抹布把地板擦干凈,臨走時再贈送一件小禮品,這種星級服務讓顧客真正感受到當上帝的滋味。海爾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設了9999服務電話,用戶不管白天黑夜,逢年過節,只要一個電話,海爾人隨時登門服務。海爾人懂得,市場永遠在變,如果只去適應當前的需求,永遠處于被動。海爾人竭盡全力去滿足客戶潛在的需求,永遠走在了市場的前面。
一切為了顧客
1998年,山東寧津縣民意飯店出奇招贏得了豐厚利潤。他們在飯店開業的第一天,讓人在店門前立了一個牌子,牌上寫著:“凡來我店用餐者,對本店的服務態度、衛生、飯菜的口味等提出一條意見者獎5元;如果對本店一切滿意者,交款5角。” 結果頭一個月,飯店光意見費就花了500元。第二個月,他們狠下工夫抓質量、服務、態度、衛生等,月底光滿意高興款達600元,意見費只花了50元,而且顧客越來越多。據用餐者反應:“只要我們用餐高興順心,多花5角錢也比那些用餐不順心的飯店值得。” 人心都是肉做的,你真正做得好,顧客心里高興了,都會支持的。
不嫌麻煩的李淑珩
李淑珩是湖北武漢工藝大樓營業員、全國商業行業模范。一次,有個顧客來店里買肥皂盒,先由另外一名營業員接待。當這個顧客一連挑了20多個還沒有選中時,那個營業員有些不耐煩了,差點紅了臉。李淑珩見狀立即把生意接過來,一邊往外拿肥皂盒,一邊熱情地向顧客介紹。顧客仍不滿意時,李淑珩把整箱的肥皂盒打開,讓顧客自己挑選,經過150多盒(次)的挑選,顧客終于買到了自己滿意的肥皂盒,臨走時大聲說:“這個商店服務態度真好,我算服了!我要宣傳宣傳,讓更多的人來這里買東西。”
一個瓶蓋攻下一個市場
醬油為人們 “開門七件事” 之一,而湖南的龍牌醬油是最早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中國產品,品質之優享譽海內外,龍牌醬油自然成了湖南醬油市場優勢品牌。然而,就在前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品牌——香港佳佳醬油異軍突起,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成為湖南醬油市場的第二品牌,在局部地區的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了龍牌。是什么魔法使佳佳醬油獲得如此成功呢?答案是一個瓶蓋,一個可以準確把握流量的內蓋(上面只有一格孔,出油不大且均勻)。使用這種醬油瓶蓋的家庭主婦們再也不用擔心醬油倒得太多或太少而影響菜的味道了。佳佳醬油的瓶蓋恰到好處地解決了家庭主婦們日復一日的煩惱,因而博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消費者的要求就是這樣簡單,這樣容易滿足,關鍵是你心中有沒有消費者,有沒有把消費者的需求真正放在心上!
設身處地地替顧客著想
據報載,有位從美國學成回國的人士說,有一次,他在一家名叫 “HALLMARK” 的商店買了幾張激光唱片,不夠滿意,想退換。他的美國朋友告訴他,這家商店是連鎖店,可在附近的一家退貨。他帶上購物憑證,到附近的連鎖店,果然換到了滿意的唱片。北京西單商場對這類問題處理的出發點是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可換可不換的以換為主,可退可不退的以退為主;對沒有售貨憑證而要求退貨的,按規定可以不予處理,但售貨員還是想方設法通過對商品及外包裝等細節的辨認,幫助顧客解決問題,盡量滿足顧客的正當要求。由于有這種深受顧客歡迎的措施,該商場贏得了眾多的回頭客。
服務是一種方便
日本曾經有一對夫婦在路邊開了一家小食品店,開張時,他們沒有打出 “開業大吉,讓利三分” 之類的招牌,而是在店前寫出了 “本店免費供應涼開水” 的字樣。許多開車和過往的行人看到后,便經常停下來到店中飲用冷開水,喝完之后感到既解渴,又感到輕松,這時又不好意思白喝,便從店里買點東西帶走。這樣,食品店便一天天紅火起來,很快發展成為幾十個店員的大食品店。這對夫婦以涼開水招徠顧客的辦法比那種開業大酬賓之類的廣告要高明得多,原因在于這對夫婦免費為顧客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便。不管買不買東西,一路奔波,口干舌燥,進得店來,捧上清涼可口的涼開水,這種溫馨不是讓人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嗎?這種免費服務,可用我國的一句老話 “古道熱腸” 來詮釋,其買賣豈有不紅火之理?
遭拒絕的國務卿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來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想去造訪名聲很大的芬克斯酒吧。他親自打電話給店主預約,并要求店主屆時謝絕其他顧客,專一為他們服務。不料,店主禮貌地拒絕了基辛格的要求,表示在歡迎基辛格光臨的同時,不能將別的顧客拒之門外。第二天,基辛格又打電話聯系說,星期六來訪,并答應酒吧可以同時接待別的客人,不料又碰了壁,因為 “星期六是猶太人的例休日,按規矩這天不能營業”。芬克斯的這種寧可得罪基辛格也不得罪普通顧客,不違反本民族規矩的做法被西方媒介大肆宣傳,無意中大大提高了酒吧的知名度。實實在在,不唯名是圖,反而被出了名。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請你首先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工作后看過不少企業家的成長故事,但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臺塑創始人王永慶賣米的故事。王永慶15歲小學畢業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學徒。第二年,他用父親借來的200元錢做本金自己開了一家小米店。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競爭,王永慶頗費了一番心思。
當時大米加工技術比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雜著米糠、沙粒、小石頭等,買賣雙方都是見怪不怪。王永慶則多了一個心眼,每次賣米前都把米中的雜物揀干凈,這一額外的服務深受顧客歡迎。王永慶賣米多是送米上門,他在一個本子上詳細記錄了顧客家有多少人,一個月吃多少米,何時發薪等。算算顧客的米該吃完了,就送米上門;等到顧客發薪的日子,再上門收取米款。他給顧客送米時,并非送到就算數,而是先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刷干凈,然后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他這個小小的舉動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鐵了心專買他的米。就這樣,他的生意越來越好。從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慶最終成為今日臺灣工業界的龍頭老大。后來,他談到開米店的經歷時,不無感慨地說:“雖然當時談不上什么管理知識,但是為了服務顧客做好生意,就認為有必要掌握顧客需要,沒有想到,由此追求實際需要的一點小小構想,竟能作為起步的基礎,逐漸擴充演變成為事業管理的邏輯。”
要求:以 “服務” 為話題,題目自擬,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提高服務意識,干一行愛一行
佚 名
改革開放的20年,人們的生活正在穩步地走向 “小康”,這是全國人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共同奮斗的結果。社會有分工,不同的分工形成了各行各業,各個不同的行業都是社會發展和運行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缺少哪一個 “環節” 也不行,否則,社會就會出毛病。這就像一個人一樣,肌體的各個部分都應該是協調的,否則就會生病;肌體的各個部分也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人的身體才能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各自的行業和崗位上努力奮斗,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改革開放以前,人們的就業上崗多數情況下是政府行為,大多數也都是遵循著 “干一行,愛一行” 這一準則行事的。因為就業意味著在社會上 “立足”,意味著生存,意味著衣、食、住、行有了保證。至于對這個崗位是否熱愛、是否有興趣是放在次要地位的。人們在 “干” 中學會了愛自己的工作崗位,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形成了一整套的 “傳”“幫”“帶” 的做法,這種傳統的做法教育了一代代人,也造就了一代代人,使社會上涌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時傳祥、張秉貴、李素麗、李淑珩,他們就是具有高度的為人民服務的自覺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識大體、顧大局,服從社會分工的需要,努力地創造性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然而,在—些人看來,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是 “低人一等的”,他們不過是 “淘糞工” “售貨員” “汽車售票員” 而已。但是他們卻認為許多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光榮的。
無論你做什么工作,就像海因茨·韋里克所說:“一個善于發現顧客需要,提供合適商品、做好服務工作的公司,比一個對這些經常變化的情況漠不關心的公司理所當然地更易取得成功了。” 所以,要專于自己的行業,而那些普通服務者的言行,給了人們深深的啟示:如果沒有人去當環衛工人,那么我們就會生活在骯臟的環境里,與惡臭為伴;如果沒有人去當鍋爐工,與煤為伴,那么我們就與隆冬季節在街頭露宿沒什么兩樣;如果沒有人年復一年地與土地為伴,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耕耘勞作,我們的溫飽就沒有保障……
總之,如果我們不是 “干一行,愛一行”,“干” 字當頭,以 “干” 為先,而是以 “愛一行” 才 “干一行”,以愛好和興趣為干好工作的先決條件,那么那些臟活累活就會沒有人去干,那時社會的運轉就會發生困難,而這也是那些具有為人民服務高尚品質的人們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吧?
1994年的秋天,山東濟南一位老者為更換一張兩毛殘幣,跑了6家儲蓄所均遭拒絕。他懷著再試試的心情來到中國工商銀行濟南市分行大觀園儲蓄所,不料受到了熱情接待,營業員很快按規定給他換了兩毛新幣。老者有感于大觀園儲蓄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優質服務,回家將所有積蓄10萬元錢全部存入該儲蓄所。因為良好的服務意識,使得大觀園儲蓄所贏得了這筆業務。
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服務的意識。毛澤東主席就說過: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成為我黨執政的基本原則。在本職工作崗位上都為國家著想,為人民著想,干好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我們的社會才會實現我為人人服務,人人也為我服務的良好風尚。
經典點評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進行工作的,怎樣對待自己的這個行業也就決定了你所取得的成績。本文以一種 “干一行,愛一行” 的行業精神對服務這個概念做了最好的解釋。在具體論證時,作者運用原因思路、效果思路、措施思路充分渲染了中心論點。
文章情感真摯,論證嚴密,語言簡潔。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是與非》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機遇》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