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和
鄭州市第五中學高一六班-------楚楊揚
予與諸友夜游于市,一友人忽指天上之月曰:“視月兮,盈缺有數,豈非‘和’乎?有夫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淮南子》亦載:‘物盛而衰,樂極則悲,否極泰來。’世間萬事萬變從此極趨彼極,此乃天地運行之和也。人亦當如月也,雖圓缺不定,而皓皓終臨照千川。在萬物運行變化之中,惟謹守平和之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明其道,盡其事。范文正公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謂‘和’也。”
又一友人嘆曰:“和有內外之分矣,內心平和,不受外物感之,然猶有不足者。昔者,項王握兵數十萬,睥睨天下,不可一世,其能為何事所驚?內心自然安寧平和。然其不能與人和,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終至烏江自刎,飲恨垓下。然劉邦一無恥之徒,何其無能也!其自嘆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子,皆舉世之大能也,屈身用于劉邦,則邦定有和人之能也。項藉之所以敗者,不能與人和也。與人和,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者可如廉頗藺相如之效,衛國家,撫百姓,小者亦可以如六尺巷,使鄰里和睦兮!”
一友人笑曰:“和,豈無大小之分哉?與己和,與人和,實乃小和耳。大和者,雖身處天地之間,但能意氣揮灑,上極于穹宇,下接于黃泉,與天地同鳴,日月同輝。”眾人驚道“不知此大和為何物也。”對曰:“老子言道法自然,儒者云天人合一,佛經《陰符經》亦載:‘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心。’亦此謂也。此天地之中,靈智全開者,惟我人族,世人皆以為人定勝天,不曾想數十年來,污濁愈甚,滿目瘡痍,四下蕭然。方幡然大悟,然終不知此刻醒悟,為時未晚占了?人者,天地之精,日月之華,承之于天,順之于地,方能永世長存,不至自取滅亡矣。與天地和,乃生存之道,為大和也。”
予曰:“與己和,與人和,與天地和,不為相悖也。與己和,靜心斂氣,方得與人和;與人和,四海皆定,百姓和樂,方得與天地和;與天地和,則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眾人皆笑以稱是,忽覺星移斗轉,月色明滅,須臾,目定,迤迤然吾一人獨行耳。
上一篇:魏夢瑤《網絡之語顯創新》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雨晴《談“朋”說“友”》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