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璀璨中國
《國語·鄭語》記述了史伯關于“和”的論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認為陰陽和而萬物生,完全相同的東西則無所生。可見和合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異,矛盾多樣性的統一,才能生物,才能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也和世界普遍認同的“多樣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僅僅是在文化方面,在經濟政治等多種方面中國也是秉承著和而不同的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求同存異,然后才有如今包羅萬象但又不失自身特色中國形象。中國也是在和而不同的理念的熏陶下擁有超越一般國家的發展速度,甚至引領一個時代。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來的任人宰割到現在的一呼百應;從原來的饑寒交迫到現在的小康社會。中國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有目共睹的奇跡,而這些‘奇跡’都與我國和而不同的理念息息相關。而新中國也并不是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也不是扮豬吃老虎,而是在和而不同的理念的影響下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與發展。
新中國的成長有足記,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獲得亞非各國的一致認同,使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聲更有力量。中國不只是簡單地口頭倡導,我們更有實際行動---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定了中國貫徹至今的正確政策---改革開放,接受外來經濟,發展我國經濟。顯然,我國遵循改革開放的政策取得了長足的效果,經濟總值也步步上升,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質疑之聲,眾所周知,我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行,我國吸入外來資本,一些人不免恐其社會主義被資本主義所侵蝕。顯然,這些人并沒有真正理解和而不同的理念,我國走的是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遵從的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不同的是我國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所占比例更大,而后的事實也證明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我國國情,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更是符合國民需求,無論是在經濟上或是文化上。
轉眼間,距新中國成立已有70年之久,在這70年間,中國秉承著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外來政治經濟文化的同時保留自身特色,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要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為中國的璀璨獻出力量。
上一篇:薛佳寧《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江海欣《和而不同,美美與共》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