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而每個讓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和而不同的世界里,你的努力成就的必將是更好的你。我相信,幸運一定喜歡和努力的你在一起。那么何為和而不同呢?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小人習慣于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他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并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呢?
以包容、平等的心態處事待人。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共生,百味紛雜,事擾世人亦然如此。智者為成功找出口;愚者為失敗找借口;勇者為前進找路口;弱者未停滯找缺口;仁者為天下找渡口;義者朋友找心口。而蕓蕓眾生皆各自為自己找入口。此之謂,和而不同,亦謂之同而不和。兩人相處,無論是朋友,還是戀人,因為喜歡而愛,因為愛而包容。這就是戀人長久甜蜜的不二法門。做個有禮貌的人,不單單關乎人品和教養。因為人與人相處,需要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以寬容、勇敢的心態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要和而不同,就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堅持己見的人,有如屈原的“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他能做到不同流合污,最后得到眾人的認可,名留千古。要虛心接受他人不同與己的意見,正如魏征進諫唐世宗的“謙沖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別人的意見是寶貴的,有了它,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了它,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可見,要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必須要有堅持自己意見的勇氣,虛心向別人求學的寬容。
以包容、平等的心態承認文明多樣性。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本樣態。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承認現實具體事物存在差異性、尊重他人的個性,而不能以抽象的普遍性去遮蔽具體的特殊性。“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萬物各順其性、各適其情,才能實現萬物和諧。對待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文明,首先應以包容的心態去了解、以謙虛的心態去學習。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和歷史,不同民族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發展道路。習近平同志強調,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一切文明均有其價值,都應該被尊重。放下文明優越論,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態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只有承認文明的平等性、多樣性,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互鑒;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互鑒、對話,才能讓人類文明更為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和而不同既是一種價值觀,也是一種治國理政,為人處世的價值觀,深刻影響這人的思維方式,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我們應同習大大一起,賦予“和而不同”嶄新的時代意蘊。
上一篇:耿瑞婷《和而不同》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徐韻坤《和而不同》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