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樂譜之聲 奏萬物之“和”
“和”的天地不只是記錄在書中,它的天地是非常廣闊的。我想,我是沉醉了,沉醉在“和”的世界里。這個世界里有琴鍵流淌的音符,流淌悠長或激昂的情感,蜿蜒細膩抑或是山海蒼茫的豪壯。而這一切皆為“和之聲”。
《論語》說:“禮之用,和之貴,先于知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隋朝三兄弟的紫荊樹奏響了和之聲,以和為貴的道理使得在他們的心里彼此相惜;一帶一路的建設如古松墨色的襯托,溪流是行走的音樂,清風是手拂的琴弦;一處三尺巷的碰壁定格了一次歷史性的會晤。清風送音,蔓延斜陽碧樹在之間,化作“和”的文字。
《完璧歸趙》中的藿相如與廉頗的將相和,兩人相見在憂愁沉思的塤中里;二戰時期,同盟聯合國在金錘敲擊的背景里為抗擊法西斯的勝利埋下了伏筆;“陳勝吳廣起義”在那九百多戍卒“大楚興,陳勝王”激昂的音樂里奮起,沒想到我的心與之沖撞,竟是如此的獵人心魄。或者不必看人物內容與情節,只留一顆心就夠。因為音符就是另一種文字,已經在訴說一切。
音樂的包裝令和的故事蕩氣回腸。中國的和平共處,演繹了一段以和的方式處理沖突,以和的方式緩解壓力、解決矛盾;面對身旁的國家挑釁,鼓蕩了一份驚世的和平外交與以和為貴的精神。和之音繾綣纏綿在音樂里,音樂是情深意切的心靈文字。
從音符到文字,從文字到線條,勾勒出幾多模樣,渲染了幾多色彩,從霞的眼角到月光的長裙與柳姿飄飄,婀娜著幾種曼妙。“和”在陶瓷里勾勒著或是豐滿或是骨感的年華,青花落定著色彩,氤氳千年古歷史。
昔日里的鐵鼓猶振聲也被“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取代;不見昔日鐵劍兵器而見,漫步公園,長椅上年過古稀的老人在享受夕陽的余暉,雙眼微閉著,臉上像渡了一層金邊,往日的疲倦乏了幾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世的留戀和對生活的享受。今日,我們用和平共處的原則宣告著我們對世界的承諾也完成我們對自己的追求。用和平共處的原則完成了我們今天雙贏的局面。
為此,我們深信以和為貴,萬物共榮!
上一篇:申亞楠《借一雙翅膀》高中作文
下一篇:趙健宇《兼容并蓄 團結一致》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