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之巔
每一首古詩傳世千年的背后,都是詩人嘔心瀝血的創新與超越。
——題記
這天,杜小甫從京城趕考歸來。
回想著赴京之前,時任兗州司馬的父親和他的警衛連在縣城門口給自己送行,自己還口口聲聲說要博得一官半職,好造福一方,流芳百世。可別人不知道,他自己可清楚,他平日里腦洞特別大,有很多奇思妙想,但他這本事大多都用在吹牛上了,平日里咋咋呼呼,口氣很大,似乎什么都懂,但實際上都是一知半解,如今名落孫山倒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可他這流芳百世的夢想沒實現暫且不說,回去父親的臉面沒處擱也要拔他一層皮,想起父親平日里的一副冷酷臉,他就不寒而栗。
突然,杜小甫一看界碑,竟不知不覺快到了泰山邊界,心想:早就聽聞泰山風景秀美壯麗,不如趁此機會來此游歷一番,也不虛此行。
杜小甫雖年輕力壯,但也還是爬了一天,第二天才迎著朝陽登上了泰山頂。看到這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杜小甫感慨萬分:泰山身為五岳之首果然名不虛傳。再一看旁邊的石碑:“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復匠,云構發自然……”。杜小甫認出這是南北朝著名詩人謝道韞的佳作,刻在這里自然是描寫泰山中登峰造極的作品了。但杜小甫是一個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人,他不想和別人千篇一律,而是喜歡做一些創新。他認為這首詩雖然寫出了泰山的高大,也表達了對泰山極高的贊美,但把泰山描繪的太死板,少了一些靈性,同時角度過于拘泥,他想如果自己能從多個角度來描寫泰山,同時加上內心的真實感受,最后再將泰山隱天蔽日的形象加一些比喻和夸張,豈不妙哉?于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名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就這樣誕生了。寫到這里,杜小甫覺得自己這次雖然赴京趕考失利,但自己憑一己之力爬上了東岳泰山,還有什么不能征服,更何況是科舉呢。不禁哈哈一笑,滿懷希望的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小甫對泰山描寫方式的創新,讓《望岳》成為描寫泰山的代表作。他憑著自己對古詩創作的熱愛,此后又創作出了一首首家喻戶曉的佳作,成為了一名流芳百世的大詩人,以另外的方式完成了他的夢想。
泰山的高度是有限的,但文人的神來之筆卻能達到比高山之巔更高的高度。
上一篇:徐世濠《高山之巔》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陳紹晨《高山之巔》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