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香人
鄭州市第九中學 劉辰藝
無意中聽聞他去世的消息,我怔住了。有關他的記憶翻涌而來,似是一部精心排制的劇集,在我的腦海中放映,令人心中的留戀與不舍洶涌翻滾。他半生坐落在狹小的報刊亭中,卻是一位磨香人——回憶總想讓人細細品味,品味他磨出的濃郁的香。
他便是樓下那個老伯,獨自一人經營著附近唯一的報亭。幼年時家人常去光顧那間報亭,久而久之便與他有了交情。初見他時我年紀尚小,現在算來,那時的他也不過知天命之年。印象中的他總是穿著舊時代風格的短衣,一條似是掉了色的灰色長褲,短而稀少的頭發難免讓人認為他是個古板的人。記憶中鮮有他的笑容,有的只是從報亭路過時他拿著報紙認真閱讀的身影。拿著報紙或書籍的他,時而點頭又嘴角露笑;時而搖頭而緊皺眉頭。
第一次真正地與他接觸,是某年假期時母親因無暇照顧我而將我送去了他的報亭。母親推開銹跡斑斑的鐵門,展現在我面前的是被書刊填滿的、狹小而擁擠的空間。在這個有些壓抑的空間里,我的心中生出了一絲不滿,不明白為何母親偏要送我來這里。然而我也無力反抗,母親也沒有多說什么,便讓我在眾多書籍中找到了一絲空間,攤開作業本。老伯看我安置好后,同樣什么也沒有說,又舉起了報紙。我已經忘記了當時的感覺,現在想來,當時的我一定滿心懷疑,為什么別的老者見到小孩子時都會寒暄幾句,而他卻沒有呢?
在陌生的環境中我無心專注于作業,便對周圍的書籍報刊產生了興趣。我左看看右看看,還試圖用小手翻一翻翹起的頁腳,偷瞄一豐富的插畫。正當我猜測著這一頁插圖會是什么樣子時,突然一聲巨響,嚇得我猛然回頭——原來只是他站了起來,還不小心帶倒了凳子。我與他對視一眼,本以為他會扶起凳子,沒想到他竟直接向我走來,依然面無表情。我趕忙扭過頭裝作認真寫作業的樣子,他卻已經拿起了我的作業。我緊張起來,他反復翻看了一頁又一頁。不知道他是怎樣的表情,我卻最怕他如往常那樣搖頭皺眉。
“你這個字寫得不對。”他開口道,雄厚的聲音敲打在我緊繃的心上。我小心翼翼地接過作業本,盯著他所指的那個字,卻并未看出錯在何處。他又說,問題出在筆順。我驚異于他竟能看出筆順來,同時他已拿起鋼筆在紙上工工整整地寫出了這個字。看著他寫下的字,我忽然覺得那是我見到過最好看的——勝過字帖上的范本,勝過語文老師黑板上粉筆的軌跡。我接過鋼筆,學著他的樣子寫字,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氣。寫了幾個字后我便不那樣拘束,什么也不懂的我開始嬉笑著練字。我并未發現他臉上的嚴肅,直到他再次語氣嚴厲地開口:“中國的東西是不能丟的,不容錯的。”
我不懂,他解釋:就像你不可以離開你的媽媽,不可以認錯你的家人,不可以永遠離開家門。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因為我離不開媽媽、永遠認得家人并且永遠不會拋棄家門而不顧。而在前一句話中,離不開的、丟下的不是家人而是中國。我在世生活不到十年,這是第一次有人讓我心中“國”與“家”二字相連。
孩童時只能模模糊糊悟得什么,稍稍長大一些后,我才漸漸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重量。感激與敬佩在我心中生出,我便每周到報刊亭去與他聊上幾句。我發覺他并不是個古板的人,也并不那么嚴肅。他總愛與我談論文化與政治,每每我聽不懂時,便像老師一般耐心地為我講解——事實上,他年輕是也正是一名教師,由于熱愛文化,才選擇了將自己安置在書刊之間。
我隱隱覺得他具有某種魅力,散發著無形的香氣,讓人想要像品味文字一樣品味他的言行與見解。我曾向他提問,人生要如何過才不算荒廢?他只回答,學習。不斷地學習,正是人生的要領。我也看到了他踐行這一點,與他接觸的幾年里,他堅持看報讀書,堅持練習鋼筆字,無論風雨,報刊亭中總有他伏案的身影。
聽聞他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再次拾起鋼筆寫下了他曾教給我的繁體字。總覺得這字體之中,盡是他磨出的香氣。樓下那間報刊亭早已不在,而路過那里時,我便心生敬意。
他是一位磨香人,用盡一生磨出了高尚、精致與進取——他,令我敬佩。
作文點評:
寫得好,樸實有深度,值得品味
文章構思可以,育人深刻,
寫的太好了
上一篇:王馨冬《離歌》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閻如清《離歌》抒情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