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國從古至今都在不斷提倡的行為。因此在我國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猶以《二十四孝圖》中的故事讓人們熟知。
但是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fā)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dān)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狈蚱抻谑前褍鹤颖С?,挖坑要埋了。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在我看來這十分讓人難以理解與接受,難道真的為了父母將自己的孩子殺死嗎?
不可否認(rèn)《二十四孝圖》 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故事如《親嘗湯藥》和《棄官尋母》。《親嘗湯藥》主要講述了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怠慢。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以便母親隨時照用,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親口嘗過后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興禮儀,人丁興旺,使西漢十分發(fā)達(dá)。漢文帝作為一位皇帝如此孝順,怎能不讓人敬佩。他更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都忙,無論自己的事業(yè)多么重要,我們都不能對父母不聞不問。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遠(yuǎn),都要心系父母,都要?;丶铱纯?。其實父母要的并不多,一聲噓寒問暖,足以撫慰他們孤獨寂寞的心靈。而《棄官尋母》講的是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壽昌做官后,行四方尋找母親。找到線索之后,他便棄官尋母。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他終于在陜西和母親相遇了。這樣的故事我認(rèn)為才是我們真正應(yīng)借鑒的。
這些故事使我懂得了“百事孝為先”的道理,我們只有不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才是一個有良知的人,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不撫養(yǎng),難道他會去關(guān)心他人,還會去熱愛社會嗎?還會去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xiàn)的人嗎?父母為了子女們能茁壯成長,嘔心瀝血也在所不辭,他們不求我們能給予他們什么,不求我們?nèi)セ貓笏麄兪裁?,只盼望我們能健康成長,過得幸福平安,他們就滿足了。他們不圖得到什么,卻默默無聞地為我們付出,為我們流血、流汗,直到他們漸漸老去。當(dāng)子女們大了,遠(yuǎn)走高飛了,他們不圖子女們每年來回家看望他們,子女們的一個電話,一聲問候,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烏鴉尚且懂得反哺,何況我們是高尚的人類呢?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
上一篇:劉勝航《”完美“計劃》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原夢澤《《悲傷逆流成河》觀后感》抒情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