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嚇成“膽小鬼”
最近,媽媽要出差一個月,為此特意把奶奶從老家接過來負責照顧喜悅。喜悅才3歲,對奶奶還有些認生,幸好媽媽預留出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讓喜悅和奶奶熟悉。血緣親情,使得喜悅很快就與奶奶熟悉起來,也愿意和奶奶親昵。因而等到媽媽出差要走的時候,喜悅不哭也不鬧,就依偎在奶奶的懷里,乖乖地和媽媽拜拜。
當天晚上才剛下飛機,媽媽就給奶奶打電話詢問喜悅的情況。當時才9點鐘,媽媽詢問喜悅的情況時,讓奶奶把電話給喜悅,奶奶告訴媽媽:“喜悅已經睡著了。”媽媽感到難以相信,為此又看了看時間,確定是9點,便對奶奶說:“媽媽,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喜悅這么早就睡覺的啊!我在家的時候,她怎么也不愿意睡覺,10點半還在磨蹭呢!為了讓她睡覺,我每天晚上都絞盡腦汁,但是效果很差。”奶奶笑著告訴媽媽:“孩子就要早點兒睡覺,身體才長得強壯。10點半睡太晚了,我們要早睡早起,明天還要去小區廣場上挖沙、玩滑梯呢!”既然喜悅睡了,媽媽沒有再說什么,就掛斷了電話。此后一連幾天,媽媽9點多打電話回家的時候,喜悅不是已經睡著了,就是睡意正濃。媽媽只好改成傍晚時分給喜悅打電話,這才算聽到了寶貝閨女的聲音。有奶奶照顧喜悅,媽媽可以全力以赴地工作,為此原計劃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項目,22天就完成了。媽媽歸心似箭,決定偷偷回家,給喜悅和奶奶一個驚喜。
當天晚上,媽媽9點鐘到家的時候,打開門,聽到奶奶正在哄著喜悅睡覺呢!喜悅不停地喊著:“我不睡覺,不睡覺!”奶奶假裝用恐怖的聲音對喜悅說:“喜悅,天黑了,就有怪物出來,他們張牙舞爪的,你不害怕嗎?”喜悅似乎嚇得用被子蒙住了頭,說:“奶奶,我害怕。”奶奶說:“害怕就藏在被窩里不要出來,好不好?奶奶現在去把怪物打跑。”說完,奶奶就走出喜悅的房間,把門關好。看到媽媽站在門口,奶奶的確很驚喜,問媽媽:“這么快就回來啦!我以為還得一個星期才能回來呢!”媽媽面色嚴肅地對奶奶說:“媽媽,您就是用這種方法哄喜悅睡覺的嗎?”奶奶點點頭,得意地說:“你別去,她10分鐘就能睡著了。”媽媽放下行李,趕緊去看喜悅,她打開被窩的時候,發現喜悅正瞪著驚恐的大眼睛吃手指呢!看到媽媽回來,喜悅一下子撲到媽媽懷里哭起來,說:“怪物,怪物!”媽媽安撫喜悅:“喜悅,奶奶是騙你的,沒有怪物。奶奶想讓你睡覺,就故意騙你的。”奶奶很疑惑:“你到底是想讓孩子睡覺,還是不想讓孩子睡覺呢!”媽媽解釋道:“我想讓孩子早點睡,但是你的方法不對。您這么欺騙她,她心里多么害怕。喜悅以前從來不怕黑,現在卻嚇得躲在被窩里,我簡直擔心她以后不敢自己入睡了呢!”
果然,奶奶走了之后,喜悅又要自己住在一個房間,但是她怎么也不敢睡,必須要讓媽媽陪伴。即使媽媽再三向喜悅解釋,喜悅也還是難以消除心底的恐懼。媽媽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很多孩子都怕黑,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黑暗之中隱藏著哪些危險。如果照顧者再以黑暗之中隱藏著大怪物來嚇唬孩子,讓孩子早點兒乖乖躲在被窩里不要亂動,則孩子對于黑暗會更加恐懼。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而且他們的人生經驗也很匱乏,為此他們無法科學地認知黑暗的現象為何發生,就這樣被“好心辦壞事”的照顧者嚇唬成了膽小鬼。很多照顧者都會嚇唬孩子,這其中父母嚇唬孩子的比例相對較低,而年長者,諸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照顧孩子的時候,嚇唬孩子的概率會更高。除了哄孩子睡覺時會使用嚇唬的方式之外,每當孩子特別頑皮淘氣不聽指揮的時候,照顧者也會在無奈和煩躁之余嚇唬孩子。至于嚇唬的方法則更是多種多樣,有說怪物的,有說大灰狼的,有說警察的,有說撿破爛的,有說打大老虎的,總而言之,哪種嚇唬的東西效果好,他們就會說哪種。殊不知,經常受到驚嚇的孩子的變化絕不只是變得聽話這一點,科學研究證明,他們的思維會變得遲鈍,他們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自卑,他們會因為極度恐懼而自我封閉。因而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嚇唬孩子,如果發現老人會嚇唬孩子,也要及時制止,把恐懼帶給孩子的危害講給老人聽。相信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和爸爸媽媽一樣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為此他們一定會及時改正,再也不嚇唬孩子。
上一篇:不要害怕拒絕
下一篇:不要被負面情緒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