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23歲的小雪面臨著選擇:她家里給她物色了一個大款的兒子,她自己卻愛上了一個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大學生。在富與窮、錢與情的斟酌中,她選擇了后者。婚后,丈夫確實既愛她又寵她,但在經濟拮據的現實中,她丈夫的寵愛并沒使她感到滿足和幸福,尤其在那些披金戴銀、一身珠光寶氣的同學面前,她覺得寒酸和失落,暗暗羨慕別人,自然對丈夫就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不滿意,由怨到爭,終以分手告終。離婚后,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嫁了個有錢的老板。然而幾個月新鮮后,大夫卻又盯上了別的女人,獨守空房的寂寞和氣惱,使她更加苦惱,不覺又懷念以前的日子,后悔不該與前夫離婚。
林君在學生時代就以愛標新立異出名,參加工作后更是見異思遷,8年換7個工作:本來在機關里當秘書干得好好的,但看到同學在公司當經理好瀟灑,亦下海當了經理;經理位置沒坐熱,又收起攤子關起門來寫書;書不知寫得如何,又忙著為自己的小發明跑專利……到頭來一事無成,他就像迷了路的羊,不知該往哪里走。
一次郊游中,小維認識了一個社會青年,兩人談得來,玩著玩著,錯過了回校的車,便隨他來到他的同事家,飯后又隨他去唱卡拉OK、跳舞。一個農村出來的姑娘,對這一切她感到新鮮、快樂。以后,那個男青年就經常來邀她出去玩,并常常故意拖時間,讓她誤了回校的時間,兩人和衣睡在一張床上。終于有一天,他們之間發生了那種事,更不幸的是她懷孕了,她去找他時,他竟沒事一樣地說不關他的事,揚長而去。她含著淚水去醫院做了人工流產后,終日悔恨自己無知、單純,覺得自己沒有臉面見人,不久便憂郁成疾。
以上三例困惑、苦惱、憂愁的原因雖然各異,但歸結到一起,卻有一個共同點:后悔心理。
小雪是對自己當初的選擇不滿意而后悔,并改弦易轍。人生路上,無論是婚戀、學業或是職業,常面臨著五花八門的選擇,而且,無論你是做出哪一種選擇,都不會絕對順利的,每條道路都會有困難和失敗,因而每次的“滿意”選擇,都可能包含著表面的虛假。但是,人們往往對這種表面的虛假及隱藏著的困難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心理準備,一旦在選中的路上走得不順時,便會產生后悔心理,容易對困難畏懼,對前途動搖,失去拼搏的信心,產生改途重試心理。可是,誰又知道后悔后的重新選擇就沒有困難?又不會產生新的后悔?倘若一個人總是在后悔中徘徊,精神總是被新的可能所捉弄,就會變得緊張脆弱,不堪一擊,結果只會是一事無成。如小雪姑娘,如果當初她對自己的選擇不盲目后悔,而是與丈夫“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通過夫妻雙方的努力,完全可以改變現狀,獲得情感和財富上的雙重富有,建設幸福的家庭、幸福的人生。可見,后悔是意志的腐蝕劑,是走向成功之大敵。
選擇不可避免,后悔可以摒棄。首先是要慎重選擇。當你面臨選擇時,要善于從自己的內心去尋找出路,因為只有從自己內心愿望出發,選擇符合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愿望的出路,你才不會后悔。所以,做出選擇之前,重要的是自己要了解自己,而不是了解前面的路,以免為出路表面的光彩所打動,做出有違自己內心的選擇。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的真正興趣,你應該去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當你在學習許多有興趣的知識中發現某個領域特別能令你振奮,那么這就表明,你的內在氣質與這門知識和領域的需要相吻合,你就能從這種吻合中做出符合自己本質心愿的選擇。其次是對出路上的困難要有充分的估計和心理準備,如果今后生活中遭遇的困難不超出自己的預料,便不會因困難而畏懼、失望、動搖,以致萌發后悔心理。
林君的后悔源自盲目地羨慕他人。羨慕是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或對他人生活的無知的表現,越是羨慕他人,就越會對自己的選擇不滿和對自己的前途失望,所以,羨慕心理既不能給人提供生活的動力,也不會給你指引人生的出路,只會引導人產生后悔心理,腐蝕你的信念和意志。但人是思想者,有時難免不羨慕別人,如果你羨慕某個天地時,首先應當去學習這個天地的知識,任何一門知識,只要你深入下去,都會遇到困難,而任何困難對一個不能勝任的人,都會令其自行打消羨慕之心,從而堅定信心,專心于自己的選擇。居里夫人有一句格言: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看起來這是句不起眼的話語,卻含有很深的哲理,她告訴我們,只有做自己能勝任的事,你才會成功。
小維的后悔,是對自己做了錯事的省悟,這種后悔是刻骨銘心的,這意味著一個人對錯誤有了認識,有意改正錯誤,因而對人生是有益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悔恨也有個限度,假如一個人長久地沉湎于后悔之中,連綿不斷地悔恨,對于改正錯誤不僅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而且它還會妨礙對美好明天的追求,使人失去走向新生活的信心。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極度懊喪,使人陷入痛苦的內心沖突之中,發展成心理障礙或出現精神異常。這就是不少人為什么犯的錯誤并不大,卻因此而毀掉一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錯誤面前,只有面對現實,吸取教訓,在實踐中用行動去改正錯誤,用行動去創造新的生活,才是正確的態度。
總之,后悔是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關鍵是面對后悔時,要想想該不該后悔?后悔什么?做到悔中求“悟”、悔中有“悟”。
(楊司佼)
上一篇:《怎樣退出無謂的爭辯》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
下一篇:《我為甜蜜加分》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