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忻恕《錢湖十景》寧波鄞州東錢湖詩詞賞析
清·忻恕
陶公釣磯[1]
霸越歸來別有天,一竿秋雨一蓑煙。
云山早遣倪迂畫[2],風月先為賀監(jiān)緣[3]。
白發(fā)未曾簪我輩[4],青袍無奈著當年[5]。
生涯自分惟如此[6],留與高人問水邊。
作者簡介 忻恕,字汝修,號仰峰,鄞縣(今寧波市)人。諸生。著有《近水樓遺稿》。
注釋 [1] 陶公: 見第236頁 《陶公山》 。[2] 倪迂: 元著名畫家倪瓚,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擅畫水墨山水,因性情古怪,時人稱為倪迂。[3] 賀監(jiān): 賀知章。[4] 簪: 古人用來綰住發(fā)髻或連冠于發(fā)的用品。在此用作動詞。青袍: 學子之服。[5] 分: 料。讀去聲。
余相書院[1]
小筑園林息宦情,湖山從此結新盟。
曉吟竹葉當窗碧,午聽茶聲入夢清[2]。
自昔山中棲宰相[3],于今洞里訪先生。
游人欲問讀書處,夜半樓頭月尚明。
注釋 [1] 余相書院: 詳見第248頁 “余相國湖莊” 。[2] 茶聲: 即茶鼓。舊時寺院僧人擊鼓集眾飲茶。[3] 宰相: 指明宰相余有丁。
上林曉鐘
露草煙枝暗幾重,老僧常破上林鐘[1]。
姑蘇城外撞偏早[2],壽圣屏南聽未逢[3]。
四五更傳青嶂列,兩三聲出白云封。
關心縹緲歸何處,古木前頭隔數峰。
注釋 [1] 破: 擊。[2] 姑蘇城外: 喻鐘聲。唐張繼詩: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3] 壽圣: 即廣福寺。在東錢湖鄧橋之北。據清 《康熙鄞縣志》 載,廣福寺“建于宋天圣四年(1026) ,賜額 ‘壽圣’ 。紹興 (1131—1162) 間改今額” 。
白石仙枰
鏗然逸響破云巔,一局棋攤古樹邊。
片石當年留勝跡,空山今日認飛仙。
花應落盡秋燈夜,子擬敲殘午夢天。
漫說西南風漸緊,層層苔蘚鎖寒煙。
二靈夕照[1]
氣昏日夕靄蒼蒼,獨占群巒艷晚妝。
數點飛鴉寒布黑[2],幾株疏樹淡描黃。
倒含塔頂現奇彩,返照佛頭開寶光。
一幅詩情兼畫景,下山樵擔著番忙。
注釋 [1] 二靈: 二靈山。見第245頁 “二靈山” 。[2] 布: 動詞,散布; 顯露。
霞嶼鎖嵐[1]
湖心一架翠回環(huán),煙樹晴霞鎖小山。
石洞空浮煙水里,梵宮應在有無間。
淡濃墨似新添畫,蘊藉人如嫩霽顏。
未了磐頭回望合,斷云殘雨碧沙灣。
注釋 [1] 霞嶼: 見第250頁“小普陀” 。
殷灣漁火[1]
晚煙暮靄起湖東,傍岸漁燈點綴工。
遠樹高連楓葉赤,方塘低透蓼花紅。
云深舵尾蒙蒙雨,秋老船頭瑟瑟風。
夜半愁眠詩入夢,不知誰是少陵翁[2]。
注釋 [1] 殷灣: 殷家灣。見第251頁 “殷家灣” 。[2] 少陵翁: 指杜甫。
蘆汀宿雁
聲斷衡陽水國秋[1],滿湖蘆荻白花稠。
一生云水家無定,千里關山暮轉愁。
夜半西風寒料峭,天高新月影沉浮,
偶焉一宿即飛去,為憶子卿不肯留[2]。
注釋 [1] 衡陽: 衡陽有回雁峰,秋來雁南飛,不過此峰。[2] 子卿: 蘇武字。《漢書·蘇武傳》 載,蘇武與副使?;莸瘸鍪剐倥痪惺拍?,匈奴詭稱蘇武已死。?;菰O計,教使臣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等人終于歸漢。
百步聳翠[1]
百步峰尖孰削成,聳然相對翠煙橫。
林間畫景偏嫌淡,海外文心不喜平。
踏腳欲隨危石轉,舉頭幾處怪云生。
登高所向無空闊,笑指諸峰露晚晴。
注釋 [1] 百步: 詳見第252頁“百步尖” 。
雙虹落彩
染彩新虹落絳霄,長堤走馬夾紅綃。
春風五里楊花路,秋雨連湖柳岸橋。
人在鏡中游似幻,船如天上坐非遙。
妝成一幅天然景,不借丹青筆細描[1]。
注釋 [1] 丹青: 繪畫的顏料。
上一篇:宋·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寧波余姚余姚詩詞賞析
下一篇:宋·釋鑒《錦鏡池》寧波奉化錦鏡池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