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陸龜蒙《四明山九題并序 (序略)》寧波開篇四明山與四明詩詞賞析
唐·陸龜蒙
石窗
石窗何處見,萬仞倚晴虛。
積靄迷青瑣[1],殘霞動綺疏[2]。
山應(yīng)列圓嶠[3],宮便接方諸[4]。
只有三奔客[5],時來教隱書[6]。
作者簡介 陸龜蒙 (?—881 ) ,字魯望,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舉進(jìn)士不第,一度做過湖州、蘇州刺史的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自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與皮日休齊名,人稱 “皮陸” 。多數(shù)詩描寫水鄉(xiāng)隱居生活。
注釋 [1] 青瑣: 古代宮門上鏤刻的青色圖紋。[2]綺疏: 鏤花的窗格。[3]應(yīng): 是。杜甫 《旅夜書懷》 :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眻A嶠: 亦作員嶠,古代傳說中的仙山?!读凶印?: “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其中有山,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4] 方諸: 仙宮名。有大方諸、小方諸。[5] 三奔客:稱隱士(原指梁鴻) 。[6] 隱書: 《漢書·藝文志》有隱書十八篇,注引劉向別錄云: “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喻。”
過云[1]
相訪一程云,云深路僅分。
嘯臺隨日辨,樵斧帶風(fēng)聞。
曉著衣全濕,寒沖酒不醺。
幾回歸思靜,仿佛見蘇君[2]。
注釋 [1] 過云: 亦名二十里云,在奉化雪竇山,“山中有云不絕者二十里” ,故名。[2]蘇君: 蘇耽,漢末湖南郴縣人?!渡裣蓚鳌?: “蘇仙公縱身入云而去,后有白鶴來,止城樓上……”唐元結(jié) 《橘井》 : “如何躡得蘇君跡,白日霓旌擁上天。”
云南[1]
云南更有溪,丹礫盡無泥。
藥有巴賨賣[2],枝多越鳥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嵐迷。
若得山巖住, 芝手自攜[3]。
注釋 [1]云南: 地名,在過云之南,即雪竇山桃花坑山之下。其地曰云南里。[2] 巴賨 (音匆):古代巴人之稱。 [3] 芝: 用香草和竹編制盛酒菜的竹筐。 云北[1] 云北是陽川,人家洞壑連。 壇當(dāng)星斗下,樓拶翠微邊[2]。 一半遙峰雨,三條古井煙。 金庭如有路[3],應(yīng)到左神天[4]。
注釋 [1] 云北: 地名,在過云之北。[2] 拶 (音扎) : 緊逼; 靠近。[3] 金庭: 天庭。[4]左神天: 即林屋洞,道教第九洞天,為左神幽居之天,即天后真君便闕。
鹿亭[1]
鹿亭巖下坐,時領(lǐng)白麛過[2]。
草細(xì)眠應(yīng)久,泉香飲自多。
認(rèn)聲來月塢,尋跡到煙蘿。
早晚吞金液[3],騎將上絳河[4]。
注釋 [1]鹿亭: 在大闌山東北鹿亭鄉(xiāng)。據(jù)傳齊會稽人孔祐隱于大闌山,“有鹿中矢,來投于祐,祐為之養(yǎng)創(chuàng),愈而去。因建鹿亭于樊榭之側(cè)” 。[2] 白麛: 白色小鹿。[3] 金液: 道家煉丹之藥。[4] 絳河: 天河的別稱。見明彭大翼 《山堂肆考》 。
樊榭[1]
樊榭何年置,人應(yīng)白日飛。
至今山客說,時駕玉麟歸[2]。
乳蒂懸松嫩[3],芝臺出石微。
憑闌虛目斷,不見羽華衣[4]。
注釋 [1] 樊榭:在大闌山 (今名大嵐山)上。據(jù)傳三國吳上虞令劉綱與夫人樊氏同學(xué)道于大闌山白君,道成俱升天,而樊氏比綱術(shù)更精。樊榭其遺跡也。[2] 玉麟: 玉麒麟。仙人乘之。[3] 乳蒂: 形像乳蒂的山巖。[4] 羽華衣: 即羽衣,道人之服。
潺湲洞[1]
石淺洞門深,潺潺萬古音。
似吹雙羽管,如奏落霞琴。
倒穴漂龍沫,穿松濺鶴襟[2]。
何人乘月弄,應(yīng)作上清吟[3]。
注釋 [1] 潺湲洞: 即白水宮(亦名白水沖),在余姚市梁弄鎮(zhèn)東南。黃宗羲 《四明山九題考并詩》 云: “始劉、樊居潺湲洞,師事白君,因其故居也?!?[2] 鶴襟: 道士之服。[3] 上清吟: 道教的一種頌詞。上清,道教三清之一。
青欞子[1]
山實號青欞,環(huán)岡次第生。
外形堅綠殼,中味敵瓊英。
墮石樵兒拾,敲林宿鳥驚。
亦應(yīng)仙吏守,時取薦層城[2]。
注釋 [1] 青欞子: 亦稱青蘦,一種樹的果實,皮殼堅硬,肉白而甘美,今已絕跡。[2] 薦:進(jìn)獻(xiàn)祭品。層城: 古代神話指昆侖山的最高處,亦喻天庭。
鞠侯[1]
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
但為連臂飲,不作斷腸聲。
野蔓垂纓細(xì),寒泉佩玉清。
滿林游宦子[2],誰為作君卿[3]。
注釋 [1]鞠侯: 即徐鳧巖,在奉化雪竇寺西側(cè),屬四明山。因巖項的巨石橫空突出,遠(yuǎn)觀如猴而鞠。猴,侯諧音,故名。有“鞠侯巖”三字鐫于巖壁。[2]游宦子: 指游人。[3]君卿: 公侯家的上客?!稘h書·游俠傳》: “樓護(hù),字君卿,是時王氏方盛,賓客滿門。護(hù)與谷永俱為五侯上客?!?
上一篇:宋·劉珵《詠西湖十洲》寧波海曙日月湖詩詞賞析
下一篇:清·釋超乘《天童山十景》寧波鄞州太白山與天童寺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