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十朋《白石山》詠[浙江]·中雁蕩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王十朋
謝公好山水①,得郡古東甌②。
造物惜佳境, 雅志多不酬。
松蘿蔽雁蕩, 煙霧迷龍湫③。
行田徑白石, 不到仙山頭。
寥寥數百年, 天付黃冠流④。
巍然萬仞崖⑤,壁立東南州。
誰將補天手, 化作白玉樓⑥。
兩龕藏洞府⑦。中有群仙游。
上連尺五天, 下接三神洲⑧。
飛泉落巖腰, 碧澗鳴山陬⑨。
群峰直培塿⑩,滄海為渠溝。
隘視人間世, 萬象同蜉蝣。
我見雁蕩山, 崎嶇厭經丘。
翩翩錢公子, 呼我尋巖幽。
初驚小雨密, 忽掃群陰浮。
杖屐游巑岏巑,一洗塵埃眸。
中雁蕩山在樂清縣城西。山上石頭多白色,故又名白石山。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有李姓道士隱此,宋太宗曾賜其“第一山”御書,今字跡猶存玉虹洞口。山中有玉甑、西漈、東漈等多處風景點,雄奇多姿,情趣各異。此詩以鋪敘的筆墨,渲染中雁蕩山的高峻雄奇。
【作者】
王十朋(1112——1171),宋代詩人。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舉進士第一,授紹興府簽判,遷秘書郎、著作郎,出為嚴州太守,又歷國子司業、侍御史,出知饒、夔、湖、泉等州,累官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士致仕。其生于宋金對峙之時,力主抗敵,頗負時譽,詩則渾厚質直,一如其人,有《梅溪集》。
【注釋】
①謝公: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曾因受打擊而被貶為永嘉太守,遍游郡中山水,然未及中雁蕩和北雁蕩,故下文有“行田經白石,不到仙山頭”。永嘉即今之溫州。②東甌:溫州及浙江南部沿海的別稱。③龍湫:指北雁蕩風景區之一的大龍湫。④黃冠:道士戴的帽子,代指道士。⑤仞:古以七尺或八尺為仞。⑥白玉樓:道家謂天界之樓臺。又,傳說李賀將死,天帝派使者接他上天,稱: “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⑦龕(kan):盛放神像的石室。⑧三神洲:傳說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⑨山陬(zou):山腳。⑩培(pou)塿:小土丘。(11)蜉蝣:一種生存期極短的小蟲。(12)杖屐:游山用的手杖和鞋子。巑岏(cuan wan):峻峭的山峰。(13)眸(mou):眼珠。
上一篇:(明)何文淵《游南雁蕩》詠浙江南雁蕩山詩詞
下一篇:(宋)王安石《登飛來峰》詠浙江飛來峰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