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灞陵行送別》詠[陜西]·灞橋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①。
上有無花之古樹, 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②,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③。
古道連綿走西京④, 紫闕落日浮云生⑤。
正當今夕斷腸處, 驪歌愁絕不忍聽⑥。
【題解】
灞橋亦作霸橋,在西安城東約10公里處,橫跨灞水,因其地有漢文帝陵墓,故稱“灞陵”。春秋初秦穆公時,為了與東方諸侯爭雄,改滋水為灞水,即于此建橋梁,至漢時成為出入長安的交通要道,唐代在橋上設立了驛站,人們送客東行多到此折柳贈別,故又名“折柳橋”、“銷魂橋”。原橋遺址尚在,現有重建的新橋。此詩描寫了浩浩灞水、古樹春草、路歧古道及落日浮云諸景色,從蕭索悲涼之景中流露出傷心離別之情。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①灞水:源出陜西藍田縣,經長安過灞橋北注入渭水。②路歧:歧路、岔路。③王粲:建安時代著名詩人之一。漢獻帝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在長安作亂,王粲離長安南奔荊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詩》,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句。④西京:即長安。⑤紫闕:帝王所居之宮城。浮云:喻指奸佞之臣。⑥驪歌:指古逸詩《驪駒》,離別時唱的歌,歌詞曰:“驪駒在門,仆夫具存;驪駒在路,仆夫整駕。”絕:極點。
上一篇:(唐)朱慶馀《題青龍寺》詠陜西青龍寺詩詞
下一篇:(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詠陜西西安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