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好問《臺山雜詠五首》詠[山西]·五臺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金)元好問
西北天低五頂高, 茫茫松海露靈鰲①。
太行直上猶千里, 井底殘山枉叫號。
萬壑千嵓位置雄②, 偶以天巧見神工。
湍溪已作風(fēng)雷惡, 更在云山氣象中。
顛風(fēng)作力掃陰霾, 白日青天四望開。
好個臺山真面目, 爭教坡老不曾來③。
山云吞吐翠微中, 淡綠深青一萬重。
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 豈知身在妙高峰④。
咄嗟檀施滿金田⑤, 遠客游臺動數(shù)千。
大地嗷嗷困炎暑⑥, 山中多少地行仙⑦。
【題解】五臺山在五臺縣東北隅。為五座山峰環(huán)抱而成。五峰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平臺,故稱五臺。山中氣候寒冷,溪冰積雪難消,雖盛夏,亦氣候涼爽宜人,故又名“清涼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漢代即有寺廟,今臺內(nèi)寺廟39座,臺外8座。建筑宏麗壯觀,彩畫金像遍及各寺。《臺山雜詠》組詩原16首,此處選了5首。詩寫五臺山的雄偉高峻,景色壯麗優(yōu)美,也寫到了香火的鼎盛。組詩題下原注“甲寅六月”,甲寅是蒙古憲宗四年(1254),已在金亡后。
【作者】
元好問(1190—1257),金代文學(xué)家。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谷(今山西忻縣)人。興定進士,歷任儒林郎、國史院編修官,出為鎮(zhèn)平、內(nèi)鄉(xiāng)、南陽縣令,官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工詩文,在金、元之際影響很大,有《遺山集》。
【注釋】
①靈鰲:神話傳說中海中的巨龜。三國魏曹植《遠游篇》:“靈鰲戴方丈,神岳儼嵯峨。”②嵓:同“巖”。③坡老:宋代詩人蘇軾,號東坡。其游廬山《題西林壁》詩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句。④妙高峰:江蘇鎮(zhèn)江金山和湖南長沙城南均有妙高峰。本句大概取“妙高”字面上的意思。⑤此句謂因五臺山佛寺所收布施又快又多。咄嗟,呼吸之間,極快的意思。檀施,佛家稱布施(施舍財物)為檀施。⑥嗷嗷:聲音嘈雜。⑦地行仙:原為佛典中所記一種長壽的神仙,見《楞嚴經(jīng)》卷八。后喻高壽或隱逸閑適之人。宋蘇軾《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柱杖為壽》詩:“先生真是地行仙,往世因循五百年。”
上一篇:(明)李溥《登永祚塔》詠山西雙塔寺詩詞
下一篇:(元)顧瑛《五臺山》詠山西五臺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