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陶翰《出蕭關懷古》詠[寧夏回族自治區]·蕭關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陶翰
驅馬擊長劍, 行役至蕭關。
悠悠五原上①,永眺關河前②。
北虜三十萬③,此中常控弦④。
秦城亙宇宙⑤, 漢帝理旌旃⑥。
刁斗鳴不息⑦, 羽書日夜傳⑧。
五軍計莫就⑨, 三策議空全⑩。
大漠橫萬里, 蕭條絕人煙。
孤城當翰海⑾, 落日照祁連⑿。
愴然苦寒奏⒀, 懷哉式微篇⒁。
更悲秦樓月⒂, 夜夜出胡天。
【題解】
蕭關故址在今固原東南,為自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沖。西漢文帝時,匈奴自蕭關入,燒回中宮;武帝通回中道,北出蕭關,皆指此。此詩寫作者縱馬揮戈蕭關前線,遠眺邊塞關山的情景,在對歷史戰爭的回憶中批判了朝政的腐敗。
【作者】
陶翰,唐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開元十八年(730)進士及第,復登博學宏詞等,歷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時以邊塞詩著。存詩十余首,見《全唐詩》。
【注釋】
①悠悠:遙遠、廣闊。五原:指龍游原、乞地千原、可嵐貞原、青嶺原、橫槽原,在今鹽池縣境內。②眺:遠望。③北虜:古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④弦:弓箭。⑤秦城:據《史記·匈奴傳》:“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寧夏秦時屬北地郡,今隆德、固原等地都有秦長城遺跡。亙宇宙:橫絕宇宙,極言長城之宏偉氣勢。亙,延續不斷。⑥旌旃:戰旗。⑦刁斗:古代行軍用具,既可做飯,又可用以夜間警眾報時。⑧羽書:古時征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⑨“五軍”兩句借古諷今,批評朝廷面對邊境民族的入侵只是空發議論,沒有良策制敵取勝。五軍計莫就,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曾派韓安國等五將軍伏兵馬邑山中,引誘單于深入,被單于發覺未能如愿,故曰“計莫就”。三策議空全,漢大司馬嚴尤在評價歷代對少數民族的策略時說:“周、秦、漢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⑩翰海:此處指沙漠。⑾祁連:此指賀蘭山。賀蘭山為祁連山余脈。⑿愴然:悲傷。苦寒:曹操曾作《苦寒行》備言軍旅之苦。奏:演奏,這里引申作吟誦。(13)懷哉:《詩經·王風·揚之水》:“懷哉、懷哉,曷日予還歸哉?”式微:《詩經·邶風》中的一篇,反映征夫的痛苦。辭曰:“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15)秦樓月:家鄉關中的月色。末兩句用沈佺期《雜詩》:“可憐閨里月,常在漢家營”詩意,抒發思鄉之情。
上一篇:(明)郭鳳翱《登須彌山閣》詠寧夏回族自治區須彌山詩詞
下一篇:(明)孟逵《寧夏》詠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