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莫玉文《百字令·石鐘山》詠[江西]·石鐘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莫玉文
驚濤萬里,把長江卷起、蒼煙千尺。老樹槎牙臨絕澗①,一片翠螺欲滴②。磯點(diǎn)腥唇③,渦噴饞沫,下有黿鼉蜇④。微風(fēng)鼓處,鏗然水石相激。 記說昔日坡仙⑤,扁舟夜泊⑥。絕壁更聽得,鏜鞳噌吰時(shí)間作⑦,似應(yīng)歌鐘無射⑧。莫是鈞天⑨,瀟湘夜奏⑩,樂部忘收拾(11),鞋山龍女(12),竊來波底偷擊。
【題解】石鐘山在湖口縣鄱陽湖入江口、長江南岸。其名來歷說法不一。北魏酈道元以為因山下有深潭,風(fēng)吹浪擊石,聲若洪鐘,宋蘇軾曾加以考察,并撰《石鐘山記》,亦以為系以聲定名;清代則有人認(rèn)為因其山上銳下寬,如鐘覆地,以形名之。其山又南北分為上石鐘山和下石鐘山,兩山對峙,故又稱雙石鐘山。山勢峻削,崢嶸險(xiǎn)要,控扼江湖要沖。山上竹木蔥蘢,古跡遍布,風(fēng)物峻秀清麗,為江西著名游覽區(qū)。此詞上片描繪石鐘山的壯麗景象,下片敘寫蘇軾夜游石鐘山時(shí)的神奇經(jīng)歷。
【作者】
莫玉文,清代詞人,生平見前河北《百字令·白溝河吊古》詞。
【注釋】
①槎牙:同“杈丫”。枝叉歧出貌。②螺:螺髻,形似螺殼的發(fā)髻。此喻峰巒的形狀。③磯:水邊突出的巖石。④黿(yuan):即“綠團(tuán)魚”,俗稱“癩頭龜”。鼉(tuo):即“揚(yáng)子鱷”。蜇:隱藏。⑤坡仙:即蘇東坡。⑥扁舟夜泊:蘇軾于宋元豐七年(1084)與長子蘇邁月夜泛舟石鐘山,探求石鐘山命名之根據(jù),寫下《石鐘山記》一文。⑦鏜鞳(tangta):鐘鼓聲。噌吰(zheng hong):形容聲音洪亮。 《石鐘山記》中有“噌吰如鐘鼓不絕”,“有窾坎鏜鞳之聲”。⑧歌鐘:古樂器名,即編鐘,無射(yi):鐘名,周景王二十四年鑄成。⑨鈞天:“鈞天廣樂”的簡稱。神話中天上的音樂。⑩瀟湘:此指湘水之神女。傳說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死后,成為湘水(湖南湘江)之神,常在水中彈琴演奏。李賀《帝子歌》: “九節(jié)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11)樂部:古代主管音樂的宮署。(12)鞋山:亦名大孤山,在鄱陽湖中。
上一篇:(明)解縉《小孤山》詠江西小孤山詩詞
下一篇:(明)萬時(shí)華《吏隱亭》詠江西吏隱亭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