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慎行《登莫釐峰和漢瞻》詠[江蘇]·洞庭東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查慎行
青天七十二芙蓉①,個是莫釐第一峰②。
吳越有山多作案③,東南無水不朝宗④。
蕩空日氣消飛蜃⑤,拔地風聲隱臥龍⑥。
曾記岳陽樓畔望, 肯教云夢芥吾胸⑦。
【題解】洞庭東山在蘇州西南40公里太湖中。因在太湖洞山和庭山之東而得名。舊稱胥母山,謂伍子胥迎母于此。隋代因莫釐將軍居此又稱莫釐山,主峰今亦名莫釐,俗稱大尖頂。東山自古稱為吳郡東部屏障和游觀采食的重地。望越墩、演武臺相傳為吳越時遺址,還有古建筑軒轅宮、凝德堂及靈源寺、翠峰寺等遺址,以及柳毅井、龍女廟等名勝。此詩寫莫釐峰風光,大筆振迅,視野開闊,很有氣勢。漢瞻,清嘉定人張云章字,國子生。
【作者】
查慎行,清代詩人,生平見前黑龍江《登興安嶺絕頂遠眺》詩。
【注釋】
①此句說,太湖東山峰巒簇簇,好像朝向青天的72朵芙蓉花。②個:代詞,這。③案:幾案。④朝宗:原指百川匯流人海,此指眾水流向太湖。這兩句說,置身莫釐峰上,但見吳越一帶群山低如幾案,蘇南、皖東北、浙西北渚水,都流向莫釐峰下的太湖。這兩句寫出了莫釐峰睥睨一切惟我獨尊的氣勢。⑤蜃:古代傳說有一種蛟屬的“蜃”,能吐氣而成“海市蜃樓”。⑥臥龍:指傳說中的洞庭龍王。⑦云夢:古澤藪名,晉以后指洞庭湖。芥:芥蒂,細小的梗塞物。明王鏊《洞庭兩山賦》:“日月之所升沉,魚龍之所變化,百川攸歸,云州為界,所謂吞云夢八九于胸中,曾不芥蒂者也。”兩句謂太湖為巨藪澤國,吞吐日月,魚龍隱處,云夢實不足以存于胸中。
上一篇:(明)王寵《寶帶橋》詠江蘇寶帶橋詩詞
下一篇:(清)顧超《紫金庵》詠江蘇洞庭東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