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謝元淮《游秦山》詠[江蘇]·秦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謝元淮
翔陽逸析木①,云錦翻晴瀾。
掛席出青口②,艤棹登秦山③。
蒼巖漬鹵氣, 白玉堆荒灣④。
兩峰仰并峙, 一徑容孤攀。
終古罕人跡, 來往蓬壺仙⑤。
樓閣疑幻境⑥,蛟蜃蟠重淵。
異哉秦皇帝, 刻石扶桑邊⑦。
珠臺既泯沒⑧,神路空蜿蜒。
琳宮久傾嶼⑨,雞鳴叢竹間。
山茶飽含萼, 花木余秋妍。
焉知長生草, 不產巉巖巔。
如何不死石, 蠕動趨醯酸⑩。
徘徊戀幽嶼, 縱目天宇寬。
東決盡日本, 北騖連三韓。
潮平晚風急, 引我扁舟還。
滄波重回首, 縹緲生云煙。
本詩記述秦山的景色、物產以及秦始皇的傳說。
【作者】
謝元淮,字默卿,清湖廣松茲(今屬湖北)人,官至廣西右江道,有《養(yǎng)默山房詩余》。
【注釋】
①此句言太陽從東方升起。翔陽:太陽。 《文選·木華<海賦>》:“……翔陽逸駭于扶桑之津。”李善注:“言日初出也。翔陽,日也。”析木,星次名。中國古代把黃赤道自西向東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為十二次,名稱依次是:星紀、玄枵……大火、析木。析木與十二辰相配為寅,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尾、箕兩宿。②青口:贛榆縣青口鎮(zhèn)。③艤(yi):附船著岸。④秦山前棋子灣產白石,圓潤如玉。⑤蓬壺:即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晉王嘉《拾遺記·高辛》: “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嬴洲也。”唐沈亞之《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詩: “曾在蓬壺伴眾仙,文章枝葉五云邊。”⑥此句謂秦山春融屢現(xiàn)樓臺人物之狀。當為海市蜃樓。⑦刻石:山之東有二石如人立,相傳石下海中有秦始皇刻石。扶桑:傳說日出于神木扶桑之下,因謂為日出處。⑧珠臺:秦山原有受珠臺,傳說海神獻始皇大珠于此。⑨琳宮:碧霞宮,已廢。⑩“如何”兩句寫秦山島異產不死石。不死石,一名催生子,又名醋鱉,在酸中蠕動。醯(xi):醋。“東決”兩句言秦山島之地理形勢。決,疏通水道。騖,交馳。三韓:指朝鮮半島。漢時朝鮮南部有馬韓、辰韓、弁辰,合稱“三韓”。杜甫《奉贈太常張卿均十二韻》:“方丈三韓外,昆侖萬國西。”
上一篇:(明)董杏《秦山》詠江蘇秦山詩詞
下一篇:(清)王士禛《元日登淮陰城樓眺望》詠江蘇淮陰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