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詠[湖南]·洞庭湖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①,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 不知何處吊湘君②。
南湖秋水夜無煙③,耐可乘流直上天④。
且就洞庭賒秋色, 將船買酒白云邊⑤。
洛陽才子謫湘川⑥,元禮同舟月下仙⑦。
記得長安還欲笑, 不知何處是西天⑧。
洞庭湖西秋月輝, 瀟湘江北白鴻飛⑨。
醉客滿船歌白苧⑩,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瀟湘去不還(11),空余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12),丹青畫出是君山(13)。
【題解】
唐乾元二年(759)秋,李白由江夏南游洞庭,其時刑部侍郎李曄貶官嶺南某縣尉,行經岳州,李白遂陪其游洞庭,當時同游的還有由中書舍人貶為岳州司馬的賈至。因李曄與李白同姓,故被李白稱為“族叔”。按當時習慣,對貶官之人可以稱原官銜,故此稱李曄為“刑部侍郎”,稱賈至為“中書舍人”。詩贊洞庭水的清澄浩渺和君山的美麗如畫,也表現作者游觀之樂和因之而產生的襟懷心境。其中“吊湘君”而又言“不知何處”,顯湘君之神縹緲無方,使人從中感受到遷謫之感。“將船買酒白云邊”則表達作者的曠達之心。這次與賈至陪李曄的洞庭之游,李白作了不少詩,其中《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第三首云:“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都表現出李白之胸次,非常人于此時此景所能道也。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①長江西來,至湖北石首縣分兩道入洞庭湖,故稱“楚江分”。②湘君:湘水之神。按《楚辭·九歌》有湘君、湘夫人,傳說湘夫人是堯女娥皇、女英,則湘君當為二女之夫帝舜。然《史記·秦始皇本紀》:“上問博士曰: ‘湘君何神?’博士對曰: ‘聞之,堯女,舜之妻……’”則湘君又可指娥皇、女英。③夜無煙:形容秋天的水面清冷澄澈。④耐可:猶怎能、安得。⑤“且就”兩句謂既不能乘流上天,姑借洞庭月光在船上喝酒為樂。賒,借。⑥此句以西漢賈誼代指賈至。晉潘岳《西京賦》:“賈生,洛陽之才子。”賈至也為洛陽人,因以之為比。⑦此以東漢李膺擬李曄,借李膺與郭太故事比此次同舟游湖。李膺字元禮,任河南尹。《后漢書·郭太傳》記郭太游洛陽,李膺與之友善,后郭太歸里,眾人送至河上,車數千輛,郭太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⑧“記得”兩句寫思念長安,寓貶謫之意。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笑。”西天,指長安。⑨瀟湘:瀟水與湘水在零陵合流,稱“瀟湘”。鴻:大雁。⑩白苧:即《白苧歌》,樂府吳舞曲辭名,始于晉《白苧舞》,為《白苧舞》歌辭,南朝梁沈約有《四時白苧歌》,后世也有擬作。(11)帝子:此當指傳說中的帝堯之女,帝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傳說帝舜死于蒼梧之野,即瀟水上游。(12)此句言洞庭湖面潔凈如鏡。(13)此句言君山浮于水面美麗如畫。丹青,畫圖。
上一篇:(唐)孟浩然《臨洞庭贈張丞相》詠湖南洞庭湖詩詞
下一篇:(唐)劉禹錫《望洞庭》詠湖南洞庭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