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何景明《大梁行》詠[河南]·開封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何景明
朝登古城口, 夕藉古城草。
日落獨見長河流, 塵起遙觀大梁道,
大梁自古號名區, 富貴繁華代不殊。
高樓歌舞三千戶, 夾道煙花十二衢①。
合沓輪騶交紫陌②, 鳴鐘暮入王侯宅。
紅妝不讓掌中人③, 珠履皆為門下客④。
片言立賜萬黃金, 一坐還酬雙白璧⑤。
帶甲連營殺氣寒, 君王推轂將登壇⑥。
彎弧自信成功易⑦, 拔劍那知報怨難。
已見分符連楚越, 更聞飛檄救邯鄲⑧。
一朝運去同衰賤, 意氣雄豪似驚電。
楊花飛入侯嬴館⑨, 草色凄迷魏王殿。
萬騎千乘空云屯⑩, 綺構朱甍不復存⑾。
夜雨人歸朱亥里⑿, 秋風客散信陵門⒀。
川原百代重回首, 宋寢隋宮亦何有⒁。
游鹿時銜內苑花, 行人尚折繁臺柳⒂。
繁臺下接古城西, 春深桃李自成蹊⒃。
朝來忽見東風起, 薄暮飛花滿故堤⒄。
【題解】
戰國魏安厘王自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于今開封西南,筑大梁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王賁領兵攻魏,引浚儀渠水灌大梁,城遂毀,隋唐以后通稱今開封為大梁。此詩為懷古詩,鋪寫大梁城的昔日繁華及那些令人神往的人和事。
【作者】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學家。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信陽(今屬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中書舍人,為人伉直,不結權貴,正德時劉瑾當權罷其官,瑾誅,因李東陽薦,直內閣制敕房,后進吏部員外郎,擢陜西提學副使,病卒,年39歲。與李夢陽交游,論文強調以標舉高格為學習對象,為提倡復古的“前七子”之一,有《大復集》。
【注釋】
①衢:四通八達的道路。②合沓(ta):重疊。輪騶:車馬騎從。紫陌:指帝都郊野的道路。③紅妝:指婦女的盛裝,用以代指美女。掌中人:體態輕盈善舞之女子。古人有所謂“掌上舞”之說。④珠履:綴珠的鞋。戰國春申君門客三千,其上客皆著珠履。⑤酬:報謝,償還。璧:玉器。⑥推轂(gu):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儀。《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治之。”轂,車輪軸。登壇:升登壇場,古時帝王即位、祭祀、會盟、拜將,多設壇場,舉行隆重儀式。⑦弧:木弓。⑧此寫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邯鄲:戰國時趙之都城。⑨侯嬴:原為戰國時大梁夷門的守門小吏,信陵君迎其為上客。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兵攻趙,魏王命晉鄙將兵救趙,鄙屯兵不前,嬴獻計信陵君,竊兵符,又薦勇士朱亥擊殺晉鄙,奪兵權救趙。⑩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11)綺構朱甍:指華麗的建筑物。甍(meng):屋脊。(12)朱亥:戰國魏人,以屠為業,因侯嬴薦,助信陵君解邯鄲之圍。(13)信陵:信陵君。既魏無忌,魏安厘王之弟,戰國四公子之一。曾養食客三千,因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竊符救趙著名,后十年,為上將軍,聯合五國擊敗秦軍。(14)宋寢:即宋陵,在鞏縣西村、芝田附近。北宋皇帝除徽宗、欽宗二帝外皆葬于此,共七帝八陵,又有寇準、包拯等陪葬墓300余座。(15)繁(po)臺:地名,在開封東南。相傳為春秋時師曠吹臺,漢梁孝王增筑,亦曰平臺。后有繁氏居其側,因稱繁臺。(16)蹊:小路。(17)堤:隋堤,隋時開通濟渠,于河堤上筑御道,兩旁遍植楊柳,稱隋堤。
上一篇:(明)李夢陽《汴京元夕二首》詠河南開封詩詞
下一篇:(宋)司馬光《題虎牢關》詠河南虎牢關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