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峰 (清)嚴遂成》詠河南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河從受降城②,北折徑南注③。萬山束縛之,龍性馴不怒。及茲下三門④,噴礴流懸布⑤。砥柱屹當沖,四傍絕依附。何所恃而傲,力與河伯忤⑥?摧剛終成柔,條分左右去⑦。卷土趨向東,昏墊逮徐豫⑧。神禹無治法⑨,計窮吁天助⑩。鏟除昆侖山,絕河之來路。西海為尾閭(11),是龍安身處。
①此詩描繪砥柱峰險峻的形勢,并抒寫了馴服黃河水患的奇特構想。砥柱峰,即砥柱山。②受降城: 故址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后旗北。漢太初元年(前104),為應接匈奴降人,派將軍公孫敖在塞外修筑此城。以地處黃河河套地帶,在三門峽上源,故謂“河從受降城”。③徑: 直。④及茲:到此。⑤懸布: 瀑布。⑥河伯: 黃河水神。忤: 抵觸,對抗。⑦此句指三門峽河床中堅巖將水道分為三股急流: 北為人門,中為神門,南為鬼門。⑧昏墊:迷惘沉溺,形容困于水災。逮: 及。徐、豫: 古州名,今江蘇北部、河南、山東一帶。⑨神禹無治法: 禹用疏導之法治水,使“水由地中行”(《孟子·滕文公下》),并非“無治法”,但禹治水歷十三年(據《史記·河渠書》引《夏書》)之久,初期未有成效亦可知,故詩人謂其“無治法”。⑩吁天助: 吁天事無可考。天助事,經典與神話中皆有所載。詩人從記載中的故事引申出“吁天助”的想象。(11)西海: 舊時泛指遠在我國西部或以西的海,無確指。尾閭(lǘ): 古代傳說中海水所歸之處。
上一篇:《三門砥柱·(元)王思誠》詠河南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函谷關》詠河南山水名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