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君揚赴永安賦此爲別
其一
迢遞邊夷戍(2),悲酸絶海行(3)。
百憂緣國事,一哭豈私情。
積氣寒相結(4),江聲夕未平。
離鴻何意識(5),哀怨向人鳴。
其二
功罪寧論實,馳驅只自傷。
一身酬謗牘,九死列戎行(6)。
海樹交吹瘴,蠻花不受霜(7)。
長城誰可倚(8),今日爾投荒(9)。
其三
粵南元異俗(10),豈意託孤臣(11)。
語嘯多蛇鬼,舟航總蜑人(12)。
華音應不解(13),夷習更誰親(14)。
颯颯形將影,遙天對苦辛。
其四
伏闕心仍在(15),從君未可期。
死生謀不定,悲喜見應遲。
變徵歌殘夜(16),分途淚盡時。
誰諳兒女態(17),寧直有情癡。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舒翁邀飲湘山別墅,在湘山寺西
(1)永安:州名,舊治在今廣西蒙山縣。
(2)“迢遞”句:意謂到遙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去戍守。
(3)絶海:指隔絕的海域,遙遠的海疆。
(4)積氣:積聚的大氣,指天空。見《列子》“天積氣耳”。
(5)離鴻:指離羣的鴻雁。
(6)列戎行:指從軍。
(7)“蠻花”句:意謂南方的花卉不受寒霜的侵襲。
(8)長城:喻衛國良將。 《南史》:“檀道濟見收……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9)投荒:被貶謫、流放至荒遠之地。
(10)粵南:此處指廣西。 元:同“原”。
(11)託:寄寓。 孤臣:指失意的被謫到邊遠地區的臣子。
(12)蜑人:水上居民,世代從事漁業,多以船爲家。
(13)華音:指中原地區的話。
(14)夷習:指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15)伏闕:謂拜伏于宮殿下。古代臣下直接向皇帝有所諫請,多用此詞。
(16)變徵(zhǐ 紙):古代七音之一,此調凄切悲涼。
(17)諳:熟悉。 兒女態:指小兒女感情脆弱,哭哭啼啼的樣子。
俞安期
俞安期(生卒年不詳),字羨長,初名策,字公臨,明代吳江(今江蘇吳江縣)人。曾以長律一百五十韻投王世貞,世貞爲之宣揚,于是出名,但以布衣終世。有《唐類函》、《類苑瓊英》、《詩雋類函》、《翏翏集》等。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江
上一篇:俞安期《黃使君邀飲榴陰亭,以余不得醉,欲倩白將軍爲犄角,戲成短歌》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解縉《龍州》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