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行臺喜雨堂
提兵靖南蠻(2),三載兵始收。
吾民尚凋弊,所事惟田疇。
如何耕植時,未見雨澤流。
地坼苗漸稿(3),比屋聲啾啾(4)。
且聞中原地,旱亦傷來牟(5)。
中原流徙多(6),北寇懷奸謀。
一或歲大兇,所在生百憂。
我忝大夫后(7),與國同戚休(8)。
德涼召時災(zāi)(9),恐懼當(dāng)禱求。
圣主重民命(10),祀神禮先修。
詔未臨海邦,氣己潛通幽(11)。
果然賜甘澤(12),旬日遍九州。
枯稿咸回蘇,百穀定有秋(13)。
酷暑亦凈洗,炎荒涼颼颼(14)。
圣德與天通,民亦知所由。
兒童競鼓舞,父老齊歌謳。
小堂適茍完,懽感惟我尤。
羣公攜酒至,且有新詩投。
扁以喜雨名(15),酌以黃金甌。
我愧不能當(dāng),題詩紀(jì)皇猷(16)。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guān)作品:成化七年秋八月
(1)行臺:古代高級官吏出行的住所。喜雨臺:原在廣西蒼梧縣舊總督府行臺,今已毀。
(2)靖:平定。南蠻:古代對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蔑稱。
(3)坼(chè徹):裂開。稿:當(dāng)作槁,乾枯。
(4)比屋:家家戶戶。啾啾:哭聲。
(5)來牟(móu謀):麥的別名?;蛘h,來是小麥,牟是大麥。
(6)流徙:流離轉(zhuǎn)徙。此指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
(7)忝:忝列,愧列班爵。這是謙詞。
(8)戚休:憂慮與喜樂。
(9)德涼:即涼徳,猶言薄德。
(10)圣主:此指明憲宗朱見深。
(11)通幽:通于神明。幽,鬼神所居之地。
(12)甘澤:猶甘霖。
(13)有秋:指豐收。
(14)炎荒:指南方炎熱之地。颼颼(sōo搜):清寒貌。
(15)扁:匾額。
(16)皇猷:帝王的謀劃。指明憲宗祀神求雨事。
韓雍
韓雍(公元一四二二——一四七八),字永熙,明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英宗正統(tǒng)進(jìn)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天順中歷兵部右侍郎。時廣西瑤壯人民據(jù)大藤峽(在今桂平縣城西北約六十里)起義,憲宗成化元年至三年(公元一四六五——一四六七),雍以左僉都御史統(tǒng)兵十六萬進(jìn)圍,殺掠義民數(shù)萬,并斷峽之大藤。后曾提督兩廣軍務(wù)。官終右都御史,致仕卒。武宗時追謚襄毅。有《襄毅文集》。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縣
上一篇:董傳策《韓中丞征蠻》懷古詠史詩詞賞析
下一篇:吳勤《題重修靈渠卷》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