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侖歌(送顧侍御一貫出巡)
崑侖山高控西粵(1),飛蟠千丈何奇絕(2)。
青峰突出破大荒(3),赤螭夭矯森石骨(4)。
氣核橫攢玉碎圓(5),巖泉灣瀉珠流沫。
怪樹枯藤掛老崖,云屏疊斷蚺蛇穴(6)。
山精嘯風(fēng)瘴作雨(7),菁篁颯沓嵐煙掣(8)。
桄榔枝暗珊瑚拳(9)。荔子花班鷓鴣舌(10)。
陽和偏落四時花,郁蒸不夢三冬雪(11)。
涼燠我驚變曉昏(12),亭午日高云乍撥(13)。
羲景依微蕩緑鬟(14),蠻疆一望迷丘垤(15)。
瀧練疑摩峭壁牙(16),竅天欲墮盤江髮。
星躔翼軫古隘關(guān)(17),邕管西迤領(lǐng)方接(18)。
明都銅柱鎮(zhèn)華夷(19),汴宋丑儂猶宰割(20)。
經(jīng)略曾標(biāo)京觀雄(21),奇兵一夜關(guān)南奪(22)。
至今馬狄并高勛(23),八寨還嗣新建烈(24)。
滄嶼不改戎機銷(25),羣狙跳梁誰式遏(26)。
彌原荒頓轉(zhuǎn)流移(27),生齒難繁聲教闊(28)。
使君行部踏春來(29),春光縹緲薰飈發(fā)(30)。
繡斧擎翻瘴嶺霞(31),花驄嘶控皇華節(jié)(32)。
霜姿只飽苜蓿餐(33),滿道清風(fēng)洗炎熱。
飄蕭萬里載馳驅(qū)(34),今古興懷瑤吹徹(35)。
我戍徒慚白面生(36),君巡自憶丹穹闕(37)。
相逢且莫夸壯游(38),好向明時樹宏業(yè)(39)。
振衣八極被九垓(40),俯視崑侖成一撮(41)。
詩詞類別:寫景抒情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guān)作品:湘山寺無量壽佛示寂龕
(1)崑侖山:在廣西邕寧縣東北。 控:控制。
(2)蟠(pǎn盤):屈曲,環(huán)繞。
(3)大荒:最荒遠(yuǎn)的地方。
(4)赤螭:古代傳說中一種動物,蛟龍之屬。 夭矯:屈曲貌。
(5)攢(c uán竄):聚集。
(6)蚺(rán然)蛇:蟒蛇。
(7)山精:傳說中的山中怪獸。 瘴:熱帶山林中的濕熱空氣。
(8)菁(jing精):草。 篁:竹子。 颯沓(sàtà薩踏):繁多貌。嵐(lán蘭):山林的霧氣。 掣:牽引。
(9)桄榔:樹名。熱帶常綠高大喬木,果實圓椎形。 拳:捲曲。
(10)班:通“斑”。
(11)郁蒸:悶熱。 三冬:冬天。
(12)燠(yù郁,又讀ào奧):暖。
(13)亭午:正午,中午。
(14)羲景:日光。 綠鬟:古代婦女環(huán)形鬢髻。這裏比山峰。
(15)丘垤(dié迭):小土山。
(16)瀧練:清徹如白絹的急流。瀧,湍急的河流。練,潔白的熟絹。
(17)躔(chán纏):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 冀軫(zhēn診):二星宿名。 古隘關(guān):古代險要的關(guān)口。
(18)邕管:邕管統(tǒng)轄邕、橫、貴、黨四州,后罷桂管、容管,其下州縣均隸干邕管。 西迤:向西延伸。 領(lǐng)方:縣名,故治在今賓陽縣西。
(7)明都:古稱南方爲(wèi)明都。 銅柱:漢馬援于南方極界所立之銅柱。華夷: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身上刺有花紋,故稱。
(8)汴宋:指北宋。汴,汴京,北宋之首都。 儂:儂智高。 猶宰割:皇祐中,儂智高據(jù)廣源反宋,建國號曰南天國,自號仁惠皇帝,攻陷沿江九州,嶺外騷動,仁宗使狄青討之。
(9)經(jīng)略:經(jīng)略使,官名,或稱經(jīng)略安撫使。 京觀:積尸封土其上以夸耀武功。
(10)“奇兵”句:寫狄青元霄三鼓奪崑侖關(guān)之事。
(11)馬狄:馬援輿狄青。 勛:功勞。
(12)八寨:在廣西上林縣北。 嗣:繼承;接續(xù)。 新建:王守仁封新建伯。
(13)滄嶼:青綠色的小島。 戎機:謂軍事之機要。指戰(zhàn)爭。
(14)狙:獼猴。 跳梁:騰躍跳動,比喻跋扈的情況。 式遏(è):抑止。式,語助詞。遏,阻止。
(15)彌:遍,滿。 原:原野。 荒頓:荒廢。流移:流浪遷徙。
(16)生齒:指人口。聲教:聲威和教化。 《書·禹貢》:“聲教訖于四海”。
(17)使君:舊時尊稱刺史。 行部:漢代刺史常于每年八月間巡行所部,查核官吏治績,稱爲(wèi)行部。
(18)縹緲:隱隱約約、若有無若無貌。 薰:東南風(fēng)。 飈:疾風(fēng)。
(19)綉斧:《漢書、武帝紀(jì)》:“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追捕,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誅”。后以“綉斧”指皇帝特派而握有生殺大權(quán)的巡察官員。
(32)花驄:青白色的馬。又名菊花青馬。 皇華:使臣。典出《詩經(jīng)·小雅·皇皇者華》。節(jié):符節(jié),使者所執(zhí)之信符。
(33)霜姿:高潔的姿態(tài)。 苜蓿餐:苜蓿,植物名,可作蔬菜或飼料之用。苜蓿餐謂生活清苦。
(34)飄蕭:謂風(fēng)吹髮勤,形容風(fēng)塵辛勞。 載:語助詞。 馳驅(qū):策馬疾馳,有奔走效力之意。
(35)瑤:瑤笙。 吹徹:吹遍。
(36)戍:守邊。 徒慚。徒然慚愧。 白面生:即白面書生。舊時指年輕識淺、閱歷不多的人。
(37)丹穹闕:紅色的窿起的宮殿。
(38)壯游:謂懷抱壯志而遠(yuǎn)游。
(39)明時:謂政治清明的時代。
(40)振衣:抖擻衣服,去其埃塵,意爲(wèi)高尚脫俗。 八極:八方之極,謂最邊遠(yuǎn)的地方。 被:覆蓋。 九垓:謂九重天。 《準(zhǔn)南子·道應(yīng)》:“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上”。
(41)撮:泛指小量。
董傳策
董傳策(生卒年不詳),字原漢,明代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一五五○)進士,除刑部主事。疏劾嚴(yán)嵩稔惡誤國六罪,下獄問主使,拷掠慘毒,再絕復(fù)蘇。會地震得赦,謫戍廣西南寧。穆宗立,召復(fù)故官。萬歷初, 累遷南京禮、工二部侍郎。言官劾其受賄,遂免歸。因繩下過急,竟?fàn)?wèi)家奴所害。有《奏疏輯略》、《采薇集》、《幽貞集》、《邕歈集》、《奇游漫記》。
朝代:明代
籍貫:上海松江
上一篇:周少隱《山谷先生吊秦少游詩云》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魯鐸《左江聯(lián)句二十韻》寫景抒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