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聯句二十韻
左江晴日遡輕舠(張)(2),風物撩人興益豪(3)。
山好只疑行畫裏(魯),灘危真覺泛槎高(4)。
清尊小共掀蓬坐(張)(5),側枕頻驚舉楫號(6)。
巖集飲猿連曉樹(魯)(7),案羅羹鷓雜溪毛(8)。
踏青歌陋聞蠻囝(張)(9),浮白杯香醉洞醪(10)。
波漾鴨頭衣借色(魯)(11),茗翻蠏眼鼎生濤(12)。
誰云石窟藏銀甕(張)(13),自愛泉音度玉璈(14)。
雨釀薄寒襟袖爽(魯)(15),櫂廻新漲水云勞(16)。
子長寧盡天涯味(張)(17),韓老猶焚晷后膏(18)。
每厭魚腥過竹柵(魯)(19),生僧鷗跡占蘅皋(20)。
木棉花發霞殷岸(張)(21),馱板津虛月滿艚(22)。
學得蘆笙僮僕喜(魯)(23),聯催鉢韻鬼神鏖(24)。
時看落紙行鴉墨(張)(25),卻憶當筵奪繡袍(26)。
取次芐程憐歲月(魯)(27),崢嶸承命幸逢遭(28)。
虛夸博望星河逈(張)(29),仍鄙終軍節鉞叨(30)。
鄉夢直隨芳草遍(魯),游蹤還紀翠崖牢。
聲傳觱篥來空谷(張)(31),光露干將泣巨鱉(32)。
沙驛泊遲常列炬(魯)(33),絲桐乘夜輒鳴猱(34)。
悠悠歸思彌南極(張)(35),赳赳前驅屬右橐(36)。
明到京華春正好(魯)(37),紫宸風暖拂旌旄(張)(38)。
詩詞類別:寫景抒情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南寧道中與張時行司諫聯句
(1)左江:郁江南源。在廣西西南部。 聯句:《樂府古題要解》,“聯句起漢武帝柏梁宴作,一人爲一句,連以成文。本七言詩。詩有七言,始于此也。”按后世詩人有聯句體。
(2)遡:同溯,逆流而上。 舠(dāo 刀):小船。
(3)風物:一個地方特有的風景。 撩:引逗;挑弄。 豪:豪放。
(4)泛:浮行。 槎(chá 查):用竹木編成的筏。
(5)尊:古代酒器。 小:稍微;略略。
(6)頻:屢次,連續多次。 楫:劃船的短槳。 號:劃船時的呼叫聲。
(7)曉樹:清晨的樹木。
(8)案:狹長的桌子。 羅:排列。 羹:本指五味調和的濃湯,亦泛指煮成濃液的食品。
(9)踏青:春天到郊野游覽。 囝(zǎi 宰):通“仔”、“崽”。粵語對小孩及小東西的通稱。
(10)浮白:本謂罰酒,后來轉稱滿飲一大杯酒爲浮一大白。 洞:指左江一帶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這代少數民族。 醪:汁滓混合的酒。
(11)漾:蕩漾。 鴨頭:謂鴨頭緑。顏色名。
(12)茗:茶的通稱。 蠏眼:螃蟹的眼睛。形容水初沸時所泛起的小氣泡。 鼎:古代炊器。
(13)銀甕:銀製之甕。 《海緑碎事》:“瑞應圖云,‘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則銀甕出焉。’故都下有銀甕酒庫,蓋取此義。”
(14)墩(áo 熬):古樂器名。
(15)釀:醞釀。
(16)棹:搖船的用具。 回:旋轉。
(17)“子長”句:子長,漢代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的字。司馬遷年輕時候曾漫游長江江南北,考察各地風俗人情,所以這裏稱他“寧盡天涯味”。
(18)“韓老”句:韓老,指唐代文學家韓愈。 暑,日影,引申爲時光。膏,油脂,指燈油。語見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意即夜以繼日,勤學不息。
(19)厭:飽;滿足。 竹柵:竹柵欄。 《宋史·蠻夷傳》:“撫水州其酋皆蒙姓,地曰帚洞,有樓屋戰柵,衛以竹柵,即其酋所居。”
(20)占:同佔。 蘅:香草名。 皋:岸,近水的高地。
(21)殷岸:染紅了河岸。
(22)艚:漕運所用的船舶。
(23)蘆笙:我國苗族等少數民族的管樂器,用竹子製成。 童僕:家童和僕人。
(24)聯催鉢韻:意謂聯句時,“擊鉢催詩’,擊鉢音止,詩即吟成。見《南史·王僧儒傳》。 鏖。通“熬”。戰斗激烈。
(25)行鴉墨:意即“涂鴉”。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26)筵:古人席地而坐,用筵(竹席)作坐具,所以座位也叫“筵”。奪繡袍:即“奪錦袍”。《新唐書·宋之同傳》:“武后進洛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后賜錦袍。之問俄頃獻,后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
(27)取次:任意。
(28)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逢遭:遇到。
(29)博望:即博望侯。漢武帝封張騫爲博望侯。 星河:即銀河。 逈:遠。
(30)終軍:(?——前一一二):西漢濟南人。字子云,十八歲被選爲博士弟子,上書評論國事,武帝任爲謁者給事中,遷諫議大夫。后奉命赴南越(今兩廣地區),被殺。節鉞: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爲加重權力的表示。 叨:貪。
(31)觱篥(bìlì畢粟):簧管樂器。
(32)干將:指寳劍。古代傳説:干將、莫邪夫婦爲楚王鑄雌雄二劍,三年而成。干將留雄而獻雌,語其妻曰:“王若覺,必殺我。汝若生男,告以雄劍所在。”遂持雌劍往,王果覺而殺之。及其子壯,持雄劍出,得客之助而報父仇。 鰲:傳説中的海中大龜。一説大鱉。
(33)驛:古時供應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 泊:停船靠岸。
(34)絲桐:指琴。 乘夜:趁著夜晚。 猱(náo 撓):古琴彈奏的一種指法。
(35)悠悠:憂思貌。 彌:遍;滿。南極:指南疆。
(36)赳赳:雄壯勇武貌。 橐: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囊。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右屬橐鞬。”
(37)京華:猶言京師。
(38)紫宸:唐宮殿名。 旌:古代用以指揮或開道的一種旗子。旄:古代用牦牛尾做裝飾的旗子。
魯鐸
魯鐸(公元一四六一——一五二七),字振之,號蓮北,明代景陵(今湖北天門縣)人。弘治十五年(公元一五○二)進士第一。武宗時爲翰林院編修,使安南。官至兩京國子祭酒。后致仕歸,累徵不起。卒贈禮部侍郎,謚文恪。有《魯文恪存集》。
朝代:明代
籍貫:湖北天門
上一篇:董傳策《崑侖歌(送顧侍御一貫出巡)》寫景抒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孔儒《慶遠南山》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