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思、陳席珍、李靜翁、周直夫、鄭夢授追路過大通相送,至羅江分袂,留詩爲別
相送不見別,更行一程路。
情知不可留,猶勝輕別去。
二陳拱連璧(2),仙李瑚璉具(3)。
周子雋拔俗(4),鄭子秀風度(5)。
嗟我與五君(6),曩如棲鳥聚(7)。
偶投一林宿,漂搖共風雨。
明發各飛散(8),后會渺何處。
棲鳥固無情,我輩豈漫與(9)?
班荊一炊頃(10),聽此昆弟語。
把酒不能觴(11),有淚若兒女(12)。
修程各著鞭(13),慷慨中夜舞(14)。
功名在公等,癯儒老農圃(15)。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初入湖湘懷南州諸官
(1)羅江:始名羅水,舊在廣西全州縣羅氏山,東流入湘。分袂(mèi妹):離別,分手。
(2)連壁:亦作“聯璧”,并列在一起的兩塊玉。指并美兩個人物。
(3)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粟稷用的器皿,因爲貴重,用以比喻人有才能,堪當大用。
(4)雋(jùn俊)拭俗:俊逸挺秀超俗,指人才俊逸出眾。
(5)風度:指人的言談、舉止、態度。
(6)五君:指上述五人。
(7)曩(nǎng曩):從前,往昔。
(8)明發:天亮的時候。指第二天天明。
(9)漫與:隨便應付。意爲泛泛之交。
(10)班荊:鋪荊于地而坐。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11)觴(shāng商):向人敬酒或自飲。
(12)若兒女:象小孩和婦女那樣流淚。
(13)著鞭:著先鞭,比喻先立功。晉劉琨和祖逖友善,都有志恢復中原,劉琨聽到祖逖爲朝廷任用,對人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見《晉書·劉琨傳》。
(14)中夜舞:祖逖立志為國效力,半夜聞鷄起舞,刻苦練武,見《晉書·祖逖傳》。
(15)癯(渠)儒:瘦書生。范成大自指。 老農圃:老于農圃。指歸隱田園。
范成大
范成大(公元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宋代吳縣(今江蘇吳縣)人。紹興進士。曾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身份出使益朝,代表宋政府向金索地,在金不辱使命,全節而歸。后知靜江府(治所在今廣西桂林市)兼廣南西道安撫使、四川制置使,拜參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卒,追封崇國公,謚文穆。成大工詩,素擁文名,尤善寫田園,同情民間疾苦。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驂鸞錄》等。
朝代:宋代
籍貫:江蘇吳縣
上一篇:韋云淞《防守桂林脫險后有感》懷古詠史詩詞賞析
下一篇:汪應辰《陳經略生朝四首》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