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凱歌韻集古十首
其一
刀弓千騎鐵衣明,(韋蟾)戰(zhàn)士軍前拚死生。(高達夫)
海宇自今無戰(zhàn)伐(2),(鄧伯言)熙熙春物見昇平(3)。(曹元龍)
其二
袖中劍氣尚橫秋(4),(周權)文武全才第一流。(杜隰)
天子圣神思舊德,(唐介)上方擬筑望英樓(5)。(劉改之)
其三
七里清灘映石層(6),(胡曾)一朝纏逵困長藤。(韓昌黎)
能揮寶劍除妖魅,(鄧伯言)星斗光芒萬丈騰。(貝瓊)
其四
遙看朱紱弄丹墀(7),(虞集)解得諸公一解頤。(8)(鄧伯言)
麾下賴君才并入(9),(杜甫)漢家充國宋家琦(10)。(丘翰林)
其五
經綸真足致華勛(11),(熊直)萬歲千秋奉圣君。(王維)
九域輿圖今混一(12),(楊載)五云日下護龍義(13)。(虞集)
其六
廟廊題字可無韓(14)?(林和靖)旌旆逶迤碣石間(15)。(高達夫)
兩地山川分節(jié)制(16),(武元衡)數行煙樹接荊蠻(17)。(崔玨)
其七
銅柱煙消百粵通(18),(揭軌)肯銷金甲事春農。(杜甫)
皇網整肅奸邪遠(19),(許穆)今代麒麟第一功(20)。(上官伯圭)
其八
粗豪袖裏有青蛇(21),九域于今總一家。(張翥)
北狄西戎談笑了(22),(蘇軾)五云深處聽宣麻(23)。(林元凱)
其九
更愿年豐樂太平,(朱子)選賢按察救生靈(24)。(謝疊山)
淺薄將何稱獻納(25),(皇甫冉)風謠紀德重鐫銘(26)。(釋來復)
其十
羽檄交馳日夕聞(27),(王摩詰)鳴笳疊鼓擁回軍(岑參)
歸朝奏對龍顏喜,(張徽)玉檢丹書策上勛(28)。(危山臞)
詩詞類別:邊塞征戰(zhàn)
來源:《粵西詩載》
(1)集古:集古人的成句爲詩。
(2)海宇:謂國境以內之地。
(3)熙熙:和樂貌。昇乎:太平。
(4)橫秋:形容氣勢威武的樣子。
(5)上方:即“倘方”。秦漢以后爲少府的屬官,製辦宮廷器物。 望英樓:疑即“望春樓”?!豆觾x傅》:“乾元元年破賊河上,執(zhí)安守忠以獻,遂朝京師。詔百官迎于長樂驛,帝御望春樓待之?!?/p>
(6)七里清灘:指“七里灘”。在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西,連亙七里。
(7)紱:繫印的絲帶。丹墀:指宮殿。
(8)解頤:開頗歡笑。頤,面頰。
(9)麾下:在主帥的旌麾下,即部下。
(10)漢家充國:西漢大將趙國。 宋家琦:北宋大臣韓琦。
(11)經綸:整理過的蠶絲。比喻政治規(guī)劃。 華勛:光輝的功勛。
(12)九域:九州。泛指全中國。輿圖:疆土。 混一:統一。
(13)五云:五色的瑞云。龍文:龍的圖案,指畫有龍形的鼎(鼎在古代被視爲立國的重器)。
(14)可:表反詰。猶言“豈可。” 韓:韓琦及韓雍。韓雍,明代長洲人,是鎮(zhèn)壓廣西大藤峽農民起義的主要人物之一。
(15)旌旆:泛指旌旗。逶迤:曲折前進。
(16)節(jié)制:指揮約束。
(17)荊蠻:指南方。荊,古代楚國的另稱。
(18)銅柱:東漢馬援征交趾。平之,立銅柱以表功。百粵:與“百越”同,此指廣西地區(qū)。
(19)皇綱,指天子統馭天下之大政。 整肅:整頓。
(20)麒麟:指“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畫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閣上,以表彰其功績。后多以“麒轔閣”或“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勛和最高的榮譽。
(21)青蛇:指寶劍。
(22)北狄:指我國北方少數民族。 西戎:指我國西方少數民族。
(23)宣麻:唐宋時任免將相,用黃、白麻紙寫韶書,在朝廷宣告,謂之“宣麻”。
(24)按察:巡察、考核吏治。生靈:猶生民,即百姓。
(25)淺?。褐溉狈φ巍④娛虏拍?。獻納:泛指貢獻.
(26)風謠:民間流行的歌謠。鐫銘:刻碑記載。
(27)羽檄(xí習):猶羽書。古時征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速遞。
(28)玉檢:玉製的書函蓋。《漢書》注:“王者告成功于天,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丹書:皇帝的詔書。 策:皇帝命官、授爵用的簡策。
鐘篪
鍾篪,明代人,生平不詳。
朝代:明代
上一篇:張瑄《次凱歌韻十首》邊塞征戰(zhàn)詩詞賞析
下一篇:劉克莊《武岡葉使君寄詩至桂林次韻二首》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