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凱歌韻十首
其一
天遣賢才翊圣明(1),二三豪杰應期生。
要令夷夏歸熙皡(2),嶺海區區不足平(3)。
其二
殺氣凄然凜若秋(4),積尸和血蔽江流(5)。
賊中情僞常先得(6),不待籌邊百尺樓(7)。
其三
丹崖萬仞石稜層(8),到處夷巢復斷藤(9)。
露布未曾呈草稿(10),捷音都下已喧騰(11)。
其四
中丞銜命出龍墀(12),五筦呻吟漸解頤(13)。
報到蠻酋相戒飭(14),六軍都統是韓琦(15)。
其五
大將推誠集大勛,盜符恥效信陵君(16)。
共夸今日平蠻策,不數相如喻蜀文(17)。
其六
斷藤峽似隔三韓(18),夷獠橧巢縹緲間(19)。
一旦天兵焚蕩盡,固應不戰詟諸蠻(20)。
其七
水陸間關轉運通(21),多方區畫不妨農(22)。
試將漢史從頭讀,只有蕭何第一功(23)。
其八
山無豺虎道無蛇,瑤僮相參百姓家(24)。
昔日高原皆灌莽(25),如今多半藝桑麻(26)。
其九
大藤已斷峽山平,遠仗天威荷寵靈(27)。
不用鐃歌歌盛美(28),紀功自有太常銘(29)。
其十
圣主臨軒捷上聞(30),便輪內帑勞三軍(31)。
命圭相印金書券(32),先冊平蠻第一勛。
詩詞類別:邊塞征戰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烏江
(1)翊(yì易):輔助。
(2)夷夏:邊區少數民族和中原的漢族。 熙皡(hào浩):和樂自得。
(3)嶺海:即嶺南。
(4)凜:嚴峻。
(5)蔽:遮蓋。
(6)情偽:真假。情,實情。
(7)籌邊;謀劃邊地。百尺樓:高樓.用以了望敵軍虛實。
(8)仞:古以周尺八尺爲一仞。稜層:猶言崚峋。高峻突兀貌。
(9)夷巢:搗毀的窠巢。夷,削平。
(10)露布:不緘封的文書。亦指捷報緊急文書。
(11)都下:京城。
(12)中丞:官名。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出任巡撫,因此明清的巡撫稱中丞。龍墀:指朝廷。墀,臺階。
(13)五筦:即“五管”。指今兩廣、越南北部一帶。解頤:這裹指愁容消除,露出笑臉。頤,面頰。
(14)戒飭:警戒整頓。
(15)韓琦:北宋鎮守邊防的名將。
(16)信陵君:即魏無忌。春秋戰國時“四公子”之一。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二五七),設法盜得兵符,擊殺將軍晉鄙,奪取兵權,救趙勝秦。
(17)相如: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喻蜀文:漢武帝時,唐蒙以漢使職在西南大肆騷擾,“巴蜀民大驚恐”。武帝使司馬相如責唐豪,又叫他寫《諭巴蜀文》,一面解釋唐蒙的騷擾不是武帝的旨意,一面又威協巴蜀人服從漢朝的命令。
(18)斷藤峽:即大藤峽。三韓:漢時朝鮮南部,有馬韓、辰韓、弁韓,是謂三韓。這裏指隔離三處。
(19)獠:古籍中對我國少數民族仡佬族的侮辱性稱謂。橧(zēng增)巢:上古之民,未有宮室,夏則聚薪柴而居其上,如鳥之巢。
(20)詟:懾服,因畏懼而屈服。
(21)間關:道路崎嶇輾轉。
(22)區畫:區別籌劃。
(23)蕭何:漢沛人,佐高祖定天下。高祖爲漢王時,何爲丞相。高祖與項羽戰,何常守關中轉饋軍餉。天下既定,論功第一。
(24)瑤僮。指瑤族和壯族。相參:相互雜居。
(25)灌莽:草木叢生之地。
(26)藝;種植。桑麻;泛指農作物。
(27)寵靈:寵命。即天子神靈的寵愛。
(28)鐃(náo撓)歌:樂府《鼓吹曲》的一部。用于激勵士氣及宴享功臣。盛美;指顯赫的戰功
(29)太常:官名,爲司祭祀禮樂之官。銘:記載,鏤刻。
(30)圣主:指皇帝。臨軒: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矗上接見臣屬叫臨軒。
(31)內帑(Tǎng倘):皇宮府庫的錢財。
(32)圭:古玉器名,臣朝覲時執之禮器。金書券:即金書鐵券。漢高祖平定天下,剖符封功臣,作鐵券,其內鏤字,以金涂之,故名甲金書鐵券。
張瑄
張瑄(生卒年不詳),明代高安(今江西高安縣)人。景泰二年(公元一四五一)進士。官廣西巡按。
朝代:明代
籍貫:江西高安
上一篇:張瀚《梧鎮閱武》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鐘篪《次凱歌韻集古十首》邊塞征戰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