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云端想京縣(2),帝鄉如可見。
天涯望越臺(3),海路幾悠哉(4)!
六月飛鵬去(5),三年瑞雉來(6)。
境遙銅柱出(7),山險石門開(8)。
自我違瀍洛(9),瞻途屢揮霍(10)。
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
白簡承朝憲(11),朱方撫夷落(12)。
既弘天覆廣(13),且諭皇恩博。
皇恩溢外區,憬俗詠來蘇(14)。
正朔臣天子(15),壇場拜老夫(16)。
絳宮韜將略(17),黃石寢兵符(18)。
返旆收龍虎(19),空營集鳥鳥。
日落澄氛靄(20),憑高視衿帶。
東甌抗于越(21),扇門臨吳會(22)。
春色繞邊陲,飛花出荒外。
卉服紛如積(23),長川思游客(24)。
風生丹桂晚,云起蒼梧夕。
去舢艤清江(25),歸軒趨紫陌(26)。
衣裳會百蠻(27),琛贐委重關(28)。
不學金刀使,空持寶劍還。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
(1)安輯:安撫。嶺表:指五嶺以南之地,約當今兩廣地區。
(2)京縣:唐朝分縣一級行政單位爲八等,設在都城中的縣叫京縣,爲一等縣,這裏代稱首都。
(3)越臺:越王臺。漢時南越尉趙佗筑,故址在今廣州市。
(4)幾悠:多遙遠。
(5)“六月”句:意爲大鵬飛去需要半年時間才休息。鵬,傳説中的大鳥。《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去以六月息者也。”
(6)雉:山鷄。
(7)銅柱:《后漢書·馬接傳》注引《廣州記》:“援到交阯,立銅柱爲漢之極界。”
(8)石門:山名,在廣州市西北江中。漢時南越呂嘉拒漢,積石江中以爲門,因曰石門。
(9)違:此指雜開。瀍(chán蟬)洛:指洛陽,瀍水和洛水都流經洛陽。
(10)揮霍:輕捷迅速。
(11)白簡:彈劾的奏章,典出《晉書.傳玄傳》。朝憲:朝廷的典章制度。
(12)夷落:指嶺南地區。落,人聚居的地方。
(13)“既弘”句:意爲擴大朝廷的影響。弘:擴大。
(14)“憬俗”句:意爲贊揚純樸的風俗又將恢復。憬:覺悟。蘇:死而復生。
(15)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是:年的開始。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爲表示“應天承運”,重定正朔。
(16)壇場:用作祭神、盟誓、封拜等活動的高臺或場地。
(17)絳宮:朱漆的宮殿,指指揮作戰的處所。韜:容納,隱藏。
(18)黃石:即黃石公。傳説張良刺秦始皇失敗后,逃亡下邳(今江蘇睢寧縣),遇老人于橋上,老人授以《太公兵法》,自稱十三年“見我濟北谷城下,黃石即我”。十三年后,張良從漢高祖過濟北,果在谷城山下得黃石。良死,遂與石并葬。
(19)旆:旗幟。龍虎:指獲勝的將士。
(20)澄氛靄:澄清了天空的云氣。
(21)東甌:星名。《宋史·天文志》:“東甌五星在翼南,蠻夷星也。”
(22)南斗: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南斗六星,天廟也。” 吳會(KUài膾):吳郡和會稽郡。
(23)卉服.:用草織的衣服。《尚書·禹貢》:“島夷卉服。”
(24)“長川”句:意爲征夫也盼著解甲歸去,垂釣長川。嵇康《贈兄秀才人軍詩》:“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25)舳(Zhú竹):船柁。艤(yǐ以):停泊岸邊。
(26)軒:有帷幕的車子。趨紫陌:向京城的道路駛去。紫陌,京城郊野的道路。
(27)衣裳:即衣裳之會,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以禮交好的會合。百蠻:指當地各族首領。
(28)琛贐(jìn盡):獻禮的寶物。
李嶠
李嶠(公元六四四一一七一三),字巨山,唐代趟州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二十歲舉進士。初授安定縣尉,累遷給事中。酷吏來俊臣構陷狄仁杰等,嶠爲申冤,觸怒武后,貶潤州司馬。后召爲鳳閣舍人。則天圣曆元年(公元六九八),與姚崇同爲宰相。中宗復位,貶豫州刺史,未及行而改通州。數月,召還爲吏部侍郎,不久遷吏部尚書。神龍二年(公元七○六),以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加修文舘大學士,監修國史,封趙國公。睿宗即位(公元七一○),貶懷州刺史;玄宗即位(公元七一二)。再貶廬州別駕。卒。高宗時擊邕(治所在今廣西南寧市)、巖(治所在今廣西玉林市)二州叛,嶠以監察御史監軍,入洞諭降,因有此作。嶠富才思,善詩文,早年與駱賓王等齊名,后與蘇味道并稱蘇李,又與崔融、蘇味道、杜審言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爲文章宿老,爲學者所宗。原有集,又有《雜詠詩》,并散佚,明人輯有《李嶠集》行世。
朝代:唐代
籍貫:河北贊皇
上一篇:董傳策《奎星岡紀游》寫景抒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謝少南《崑侖二十韻》寫景抒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