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晞顏《還珠洞》詠[廣西壯族自治區]·伏波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朱晞顏
天斫神剜不記年①,洞中風景異塵寰②。
江波蕩漾青羅帶, 巖石虛明碧玉環③。
地接三山真跡在④,天連合浦寶珠還⑤。
重來恍似乘槎到⑥,慚愧云門夜不關⑦。
【題解】
還珠洞在伏波山。伏波山在桂林東伏波門外漓江邊。西著陸地,東枕漓江。每當春水騰漲,飛濤洶涌之際,則遏波伏瀾,故名。還珠洞唐代稱東巖,洞口面江,由漓江渡舟出入游覽,宋時開辟西洞口,現又在南麓辟出入口。洞外有大量唐宋以來的摩崖造像和詩文題刻。此詩寫還珠洞景色,刻石于伏波山還珠洞臨江處,所署時間是“紹熙五年(1194)”。
【作者】
朱晞顏,生平見前《游龍隱洞》詩。
【注釋】
①天斫神剜:猶言鬼斧神工。斫,斧鑿。②塵寰:人世。③虛明:空明。④三山:即傳說中的神仙三島。⑤合浦:地名,今屬廣西。《后漢書·孟嘗傳》載:合浦不產稻谷,而海中出寶珠。合浦人以寶珠去鄰國換糧食,由于官吏的貪污,致使合浦珠母流失他處。后孟嘗任合浦太守,革除弊政,不到一年,去珠復還。此處化用此典扣“還珠”。⑥“重來”兩句意謂我重游伏波洞,仿佛乘仙槎再次來到仙境。恍,恍忽,好象。乘槎,用張騫故事,指上天。晉張華《博物志》載:天河與海通,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來去,不失期。一人懷奇志,乘槎而去,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后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云門,謂天門。
上一篇:(明)孔鏞《詠斗雞山》詠廣西壯族自治區斗雞山詩詞
下一篇:(明)宗璽《游還珠洞》詠廣西壯族自治區伏波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