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本騏《云中望岳歌》詠[湖南]·衡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黃本騏
衡峰崔嵬云蓬蓬①,蟠云出沒如飛龍②。一峰南走一峰北,一峰西矗一峰東。一峰窱窕滃秋雨③,一峰晃漾紆流虹④。一峰倒掛虬松綠⑤,一峰遠射扶桑紅⑥。峰裹云,云裹峰,不知是云是峰,恍見七十二朵青芙蓉⑦。就中一峰更奇峭,山云如飛摩青銅⑧。紫蓋旁插天柱動⑨,環薄元氣回鴻濛⑩。森然九千七百四十丈,云是蒼巖翠巘堆祝融⑾。掃開云霧出真岳,恨無精誠感圓穹⑿。披發狂叫昌黎翁⒀,洗我丘壑之俗眼,蕩我傀壘之塵胸⒁。
【題解】
此詩寫置身山巔云霧中所見到的南岳群峰姿態,并因而感到眼界大開,心胸曠大。
【作者】
黃本騏,字伯良,湖南寧湘人,清嘉慶十三年(1808)舉人,官城步訓導,與弟黃本驥均工詩,有《灣草廬稿》等。
【注釋】
①崔嵬:山峰高峻貌。②蟠云:屈曲環繞之云。③窱窕(yao tiao):深遠貌。滃:云氣四起貌。④紆:彎曲。⑤虬松:彎曲的松樹。⑥扶桑:又名“朱槿”、 “佛桑”,生于南方的一種灌木,紅花。⑦芙蓉:蓮花,此喻指山峰。⑧青銅:指山峰之顏色。⑨紫蓋:紫蓋峰,衡山主峰之一。天柱:天柱峰,衡山主峰之一,在衡山西部。⑩鴻濛:彌漫廣大貌。(11)翠巘:青翠的山峰。(12)穹:天空。(13)昌黎翁:唐代文學家韓愈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曾游南岳,并作《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14)傀壘:喻郁積于心中的悶氣或愁苦。
上一篇:(唐)劉禹錫《望衡山》詠湖南衡山詩詞
下一篇:(清)陳鐘英《南岳》詠湖南衡山詩詞